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守境的意思、守境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守境的解释

守卫边境或境域。 汉 仲长统 《昌言·法诫》:“疲駑守境,贪残牧民,挠扰百姓,忿怒四夷,招致乖叛,乱离斯瘼。”《晋书·袁乔传》:“纵復越逸 江 渚,诸军足以守境,此无忧矣。” 宋 曾巩 《饮归亭记》:“其幸而在乎无事之时,则得以自休守境而填卫百姓。”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守境”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是守卫边境或疆土。具体释义如下:

  1. 基本释义:

    • 守卫边境/疆界:指军队或相关人员驻扎在国家的边界地区,执行防卫任务,防止外敌入侵,保卫国家领土的完整与安全。
    • 守护疆域:更广义上,可以指维护国家或某一区域的领土主权和管辖范围。
  2. 词义解析:

    • 守:本义为防守、保卫、看护。在这里特指军事上的防卫。
    • 境:本义为疆界、边界、地域。在这里指国家的领土范围或边界线。
    • 因此,“守境”二字组合,清晰地表达了“守卫边境疆土”这一核心军事和政治概念。
  3. 古籍文献佐证:

    • 该词在古代文献中常见,用以描述将领或军队的职责。例如:
      • 《史记》中虽未直接出现“守境”一词,但大量记载了将领“守边”、“备边”的职责,其意与“守境”相通,均指守卫国家边疆。司马迁在《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等篇中描述了赵国名将李牧长期驻守代郡、雁门,防备匈奴的事迹,这即是典型的“守境”行为。
      • 《宋史》等史书亦多有将领“守境安民”、“守境御敌”的记载,明确体现了守卫疆土、保境安民的职责。例如,《宋史·岳飞传》记载岳飞及其部将多次击退金兵,守护南宋疆土。
  4. 语义关联与拓展:

    • 近义词:戍边、守边、守疆、卫戍、镇守。
    • 反义词:弃境、失地、割地、丧土。
    • 相关概念:边防、疆防、国防、领土主权。

“守境”是一个具有明确军事和政治含义的汉语词汇,指军队或国家力量为保卫国家领土完整、防止外敌侵犯而进行的守卫边疆疆土的活动。其核心在于对国家主权和疆域的捍卫。

网络扩展解释

“守境”是一个汉语词语,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多个来源解释如下:

  1. 基本释义
    指守卫边境或境域,强调对领土、疆界的防御职责。该词多用于古代文献中,描述军事或行政层面的边境防护。

  2. 拼音与注音

    • 拼音:shǒu jìng
    • 注音:ㄕㄡˇ ㄐㄧㄥˋ。
  3. 文献出处

    • 汉代仲长统《昌言·法诫》提到“疲駑守境,贪残牧民”,批评官员无能守境却压榨百姓。
    • 《晋书·袁乔传》记载“诸军足以守境”,说明军事部署对边境的保障作用。
    • 宋代曾巩《饮归亭记》中“自休守境而填卫百姓”则体现和平时期的守境职责。
  4. 用法示例
    如“官军分兵守境,互不协同”,或描述战乱时“大雍边境失守,境内州县叛乱”,均体现该词在军事与历史语境中的应用。

  5. 扩展说明
    “守”字本义为护卫、防守,“境”指疆界或区域,组合后特指对特定地理范围的防卫。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内容或历史背景,可参考《昌言》《晋书》等原典,或通过汉典、查字典等平台查阅(来源:、2、4、6)。

别人正在浏览...

暗香疏影遨逸棒子糊涂宾采泊如成化词慙帝俄丢下耙儿弄扫帚顿舛独身主义疯狗讽喻愤溃富蕃负素戈壁拱听鬼扇汉阴机淮濆黄金骨翚甍奬誉兼肉谨按井底银瓶静街考文狼惫老师父老咬虫粮斛量力龙盘凤逸龙涂芦席迷阳怒涨普客期程乞米清矫劝来宂复沈蛊慎终如始石崖戍役素规随大溜推择外壕微随文工蚊虻负山舞絙鲜卑镶接邪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