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薄少年的意思、轻薄少年的详细解释
轻薄少年的解释
轻薄:放荡。比喻轻佻放荡的年轻人。
词语分解
- 轻薄的解释 ∶言行不庄重、不敦厚像他的长子一样轻薄 ∶轻佻;不正经;放荡举止轻薄 ∶玩弄、侮辱妇女 ∶不贵重;不丰厚礼物轻薄详细解释.轻佻浮薄。《汉书·地理志下》:“其俗愚悍少虑,轻薄无威。” 唐 刘知几 《
- 少年的解释 古称青年男子,现在指人大约十岁到十五岁这个阶段少年儿童读物详细解释不几年。《后汉书·西南夷传·滇》:“初到郡,米斛万钱,渐以仁恩,少年间,米至数十云。” 李贤 注:“少年,未多年也。”.古称青年男子
专业解析
轻薄少年在汉语词典中的释义及解析如下:
一、基本释义
指举止轻佻、言行浮夸、缺乏稳重感的年轻男子。
核心特征:
- 行为轻浮:言语戏谑不庄重,举止随意轻率。
- 缺乏责任感:对待事物态度敷衍,不重承诺。
- 外在表现:常体现为过度追求时髦、喜好炫耀,或对他人缺乏尊重。
来源:《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第1089页,明确标注“轻薄”含“轻佻浮薄”之义,用于形容人的言行态度。
二、词源与古典用例
该词属古今通用词汇,“轻薄” 最早见于古籍:
- 《世说新语·品藻》:
“(桓温)评论殷浩曰:‘少时与吾共骑竹马,然其性轻薄,终非庙堂之器。’”
此处以“轻薄”批评其性情浮躁不稳重。
来源:中华书局《世说新语笺疏》(2011年版),卷中·品藻第九。
三、近义词辨析
需区别于相似概念:
- “纨绔子弟”:强调富贵家庭出身却游手好闲(《汉书·叙传上》:“出与王、许子弟为群,在于绮襦纨绔之间”)。
- “浪荡子”:侧重行为放荡不检点(《红楼梦》第三回:“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形容贾宝玉年少时的浪荡)。
来源:《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相关词条释义。
四、反义词参照
“少年老成” 为典型反义概念:
指年轻人言行稳重、处事成熟,如《北堂书钞》载“汉马援少时老成,诸兄异之”。
来源:《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第1291页。
五、文学形象例证
鲁迅小说中常见此类人物刻画:
《阿Q正传》中“钱家大少爷”对女性轻蔑调笑的行为,是“轻薄少年”的典型文学写照。
来源:鲁迅《呐喊·阿Q正传》,人民文学出版社2014年版。
权威参考文献
-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商务印书馆, 2016.
- 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 中华书局, 2011.
- 罗竹风主编.《汉语大词典》. 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1994.
- 鲁迅.《呐喊》.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4.
网络扩展解释
“轻薄少年”是一个汉语成语,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释义
拼音:qīng bó shào nián
释义:比喻轻佻放荡的年轻人,多指行为不庄重、言行浮薄的年轻男子。
感情色彩:中性偏贬义,实际使用中多含批评意味。
二、词义解析
- “轻薄”的含义
指轻佻浮薄、举止不端,包含不尊重他人或自我放纵的意味,如《汉书》中“轻薄无威”的描述。
- “少年”的指向
古时多指青年男子,现可泛指青春期至青年阶段的人群。
三、出处与用法
- 历史渊源:最早见于《汉书·伊赏传》,记载汉代长安城中的“轻薄少年恶子”扰乱社会秩序。
- 文学引用:明代王世贞、李攀龙等诗人作品中均有使用,如“三河不知为谁家,有轻薄少年”。
- 语法功能:多作主语或宾语,用于书面语境,例:“捕轻薄少年”(两汉乐府《雁门太守行》)。
四、补充说明
该成语在现代使用较少,常见于历史文献或对古典文学的解读中,需注意结合语境理解其贬义倾向。如需更完整释义,可参考《汉书》或权威成语词典。
别人正在浏览...
矮星按磨败撮鸟备阅秉操産后风赤壁矶蜍蟾词形骶骨度活笃簌簌愕疑分传讽玩秎获干枝割爱见遗戈舡过账孩赤海骂黄氅缓歌环深换移家祠煎沸践厤焦盆脚腕子零零星星美食勔勉灭宝靡有孑遗圮地豾狸平原君疲庸婆留劝和屈处热带鱼人物志三露扫兀上请史部施予索伦天怀铁卧单铜研投钱土棍污乱舞夏雾幛腺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