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载名位尊卑之书。《周礼·秋官·小行人》:“小行人,掌邦国宾客之礼籍,以待四方之使者。” 郑玄 注:“礼籍,名位尊卑之书。” 贾公彦 疏引 陆德明 释文:“名位尊卑,以解礼也;之书,以解籍也。”《慎子·威德》:“法制礼籍所以立公义也。”
“礼籍”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主要用于记载名位尊卑的规范。以下是详细解释:
1. 基本定义
礼籍指古代记载社会等级、名位尊卑的典籍或文书,是维护礼法制度的重要依据。其核心功能是通过文字记录身份等级,规范社会秩序。
2. 文献出处
3. 功能与意义
作为礼法制度的载体,礼籍通过明确不同阶层的权利与义务,维系古代等级社会的稳定。例如宾客接待、仪式流程等均需参照礼籍执行。
4. 字义分解
此词现多用于古籍研究领域,现代汉语中已不常见。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典籍内容,可参考《周礼》相关注释文献。
《礼籍》是一个汉字词语,意为礼仪规范和规定。它由两个部分组成,分别是“礼”和“籍”。
根据汉字拆分规则,“礼籍”的第一个汉字“礼”由左边的“礻”部和右边的“禮”部组成。第二个汉字“籍”由上面的“⺅”和下面的“亠”部、中间的“竹”部以及右边的“即”部组成。
拆分部首和笔画如下:
礼:礻(3画)+ 禮(9画)
籍:⺅(1画)+ 亠(2画)+ 竹(6画)+ 即(7画)
《礼籍》一词的出处可追溯到古代中国的儒家经典《礼记》。《礼记》是一部记载了古代礼仪文化和礼制的经书,主要讲述了礼仪的形式、礼节的应对和道德修养等内容。因此,“礼籍”一词代表了以《礼记》为基础的礼仪规范和制度。
《礼籍》的繁体字为「禮藉」。
在古代,汉字的书写方式与现代有所不同。《礼籍》的古时候汉字写法为「禮藉」,与繁体字相似但略有差异。
1. 遵循《礼籍》可以帮助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俗。
2. 他对家族的《礼籍》非常重视,每天准时进行祭祀仪式。
3. 这本书详细记录了古代宫廷的《礼籍》制度。
组词:礼仪、仪式、规范、规定
近义词:礼法、礼制
反义词:失礼、无礼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