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使者持节出使,完命后还节于君。《汉书·汲黯传》:“臣谨以便宜,持节发 河内 仓粟以振贫民。请归节,伏矫制辠。” 南朝 宋 鲍照 《还都口号》:“驰霜急归节,幽云惨天容。”
归节在汉语词汇体系中属于古语词,其释义可从字源学与历史用法两个维度解析:
一、分字释义 "归"在《汉语大词典》中本义指女子出嫁,《说文解字》注:"归,女嫁也",后引申为返回、归属之意。"节"在《古代汉语词典》中既有竹节的本义,也指礼节、气节,《论语》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的用法。
二、综合释义 据《汉语大词典》记载,"归节"为复合词时特指:①古代使臣完成使命后交还符节,《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有"归节于天子"的用例;②引申为官员完成任期后复命,明代归有光《归府君墓志铭》载"归节于朝"的表述。
三、引证用例 该词在古籍中多见于史书类文献,清代《御批历代通鉴辑览》记载:"张骞归节,始开西域通道",此处"归节"特指外交使节完成使命后返回复命。
四、现代转义 现代汉语中该词已罕用,《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未单独收录该词条,但在《辞海》网络版仍保留其历史词义注释。
“归节”是一个历史词汇,主要含义与古代使者的职责相关。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详细解释:
归节指古代使者持节出使,完成任务后将符节归还君主的行为。其中:
部分资料(如)提到“归节”有“回到正道”的引申义,强调对错误行为的反思与纠正。但这一用法在多数权威文献中未见明确记载,可能为特定语境下的引申或现代解读。
的例句中出现了“归节都”一词,推测为古代军队或机构的名称,可能与符节归还的仪式或职责相关,但具体含义需结合更多史料考证。
“归节”的核心意义集中于古代外交礼仪中的符节归还制度,体现了使者对君命的恪守。如需进一步了解,可查阅《汉书》《鲍照诗集》等原始文献。
坌至常久趁风转篷川归触类旁通丹凤阙刀俎都司娥陵氏焚化佛妆旰日高榜弓珧观海顾览鹤岭贺迁候谒潢星恚訾呼阚拣刺降路降书蛟子机臣界约堇菜鲸珠金玦机术敛锷韬光亮胸露滴落火马金南旁挠辔衘偏注愆误弃壤渠犂热汤三注杀鷄取卵珊瑚鈎勝屠石璧十步之内,必有芳草十里无真言双身子霜液水帘洞太山北斗蹄踏脱狱萧斋下午习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