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掘蠱的意思、掘蠱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掘蠱的解釋

漢武帝 患病, 江充 說是巫蠱為祟,并預埋桐木人于太子6*宮地下,然後掘起,以誣陷 戾太子 。見《漢書·江充傳》。後以“掘蠱”為誣陷帝位繼承人的典故。 唐 劉肅 《大唐新語·褒賜》:“ 天後 緻投杼之疑, 中宗 憂掘蠱之變。”《舊唐書·則天6*皇後紀》:“ 隋 尚書令 楊素 ,昔在本朝,早荷殊遇……搖動冢嫡,寧唯掘蠱之禍;誘扇後主,卒成請蹯之釁。”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掘蠱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掘蠱”是一個源自漢代曆史事件的典故性詞語,其含義與政治誣陷相關。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讀音:jué gǔ
結構:動詞+名詞組合,字面意為“挖掘蠱術”

二、曆史背景

源自《漢書·江充傳》記載:漢武帝晚年患病,寵臣江充為打擊政敵,預先在太子劉據(谥號戾太子)宮中埋下桐木人偶,後假借搜查巫蠱之名掘出,誣陷太子行巫蠱之術,最終導緻太子自殺的慘劇。

三、詞義演變

本義特指江充構陷太子的具體事件,後引申為:

  1. 政治誣陷:特指對皇位繼承人的構陷行為
  2. 權力鬥争象征:成為中國古代宮廷權謀的典型代稱
  3. 曆史典故:唐代文獻如《大唐新語》《舊唐書》仍沿用此典,喻指動搖儲君地位的陰謀

四、文獻例證

五、現代使用

該詞現已罕用于日常語境,主要出現在:

建議需要深入研究的讀者參考《漢書·江充傳》原文及唐代史書相關記載,以全面理解這一典故的演變脈絡。

網絡擴展解釋二

掘蠱

掘蠱是一個漢字詞語,由“掘”和“蠱”兩個字組成。《康熙字典》中,“掘”的本義是挖掘、采集,“蠱”的本義是草藥。因此,掘蠱的意思可以理解為采集或挖掘草藥。

拆分部首和筆畫

掘蠱的部首是手和蟲,其中,“掘”的手部表示與手相關的動作,蟲部表示與蟲子相關。“蠱”的部首是蟲,表示與蟲子相關的事物。根據這些部首的組合,我們可以知道掘蠱與挖掘與草藥有關聯。

筆畫方面,“掘”共有11畫,“蠱”共有11畫。

來源與繁體

掘蠱是古漢字詞語,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在繁體字中,“掘”和“蠱”的形狀保持不變,沒有什麼變化。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可能與現代有所不同。根據考古學家的研究,古代的“掘”字可能與現代的寫法有所差異,但整體結構和意義基本保持一緻。至于“蠱”字,在古代的寫法也可能有所變化,但基本的表示蟲子的形象應該是相似的。

例句

1. 他是一位擅長掘蠱的草藥師,每次都能找到珍貴的草藥。

2. 為了治愈他的病,她不惜親自去深山采集掘蠱。

組詞

掘蠱可以與其他漢字組合成詞語,例如掘地三尺、掘墓、蠱惑等。

近義詞與反義詞

近義詞:采藥、挖掘草藥

反義詞:種植草藥、收割草藥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