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卷子本的意思、卷子本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卷子本的解释

古书初为简册,后用卷轴装订,卷成一束,如手卷之状, 唐 人写本存于今者皆然,收藏家称为卷子本。参阅 陈伯海 《唐卷子本〈翰林学士集〉考索》。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卷子本”是中国古代书籍的一种装订形式,特指唐代及以前以卷轴形式保存的写本。以下是综合多来源的详细解释:

  1. 基本定义
    卷子本源于简册时代,后发展为卷轴装订形式,即将长条书页卷成圆筒状保存。这种装订方式在唐代尤为普遍,现存的唐人写本多为此类形式,因此收藏家称之为“卷子本”。

  2. 历史背景与特点

    • 演变过程:早期书籍使用竹简、木牍编连成册,东汉纸张普及后逐渐改用卷轴装订,形成卷子本。
    • 装帧形式:书页首尾粘接长卷,末端装木轴,阅读时展开,收纳时卷起,类似书画手卷。
    • 材料与传播:中国因造纸术发展,卷子本自东汉起成为主要书籍形式;西方早期则用纸草或兽皮制作类似卷轴。
  3. 现存与研究价值
    唐代卷子本现存多为佛经、文集等写本,例如《翰林学士集》的唐卷子本,学者陈伯海曾对此进行专门考据。这类文献对研究唐代文学、书法及书籍史具有重要意义。

卷子本是中国古代书籍从简册向册页过渡的重要形态,其卷轴装订方式影响了后世书籍设计,现存实物为研究唐文化提供了珍贵资料。

网络扩展解释二

《卷子本》的意思

《卷子本》是指用来卷写文字或绘画的本子。在古代,卷子本是人们进行书写、记录和传承知识的重要工具。它通常由纸张、丝绸或竹简制成,可根据需要自由展开或卷起。

拆分部首和笔画

《卷子本》这个词由两个汉字组成,分别是“卷”和“子”。

拆分后,“卷”的部首是“卩”,总共有10个笔画。而“子”的部首是“子”,总共有3个笔画。

来源

《卷子本》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在古代,人们使用卷子本来进行书写和绘画,以便记录和传承知识,因此产生了这个词。

繁体

《卷子本》一词的繁体字为「卷子本」。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和结构有所不同。尤其是隶书和篆书阶段,与现代汉字存在差异。不过,《卷子本》一词的基本形状和现代汉字相似,基本上没有太大变化。

例句

1. 他从书架上取下一卷卷子本,开始阅读。

2. 这幅山水画是用一卷卷子本绘制而成的。

组词

卷报、卷筒、卷轴、本子、书本

近义词

卷轴、卷册、卷子册

反义词

平面、平本、扁纸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