遁避的意思、遁避的详细解释
遁避的解释
犹逃避。《初学记》卷十七引 邹閎甫 《广州先贤传》:“﹝ 罗威 ﹞令召署门下吏,不就,将母遁避,隐居 增城县 界。” 唐 唐彦谦 《六月十三日上陈微博士》诗之三:“麾驱非吾任,遁避亦无术。”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一:“诗文照映,使山水神情,无所遁避其间,真是合作。” 钱锺书 《管锥编·<楚辞> 洪兴祖 补注·<离骚经>章句序》:“盖‘离’者,分阔之谓,欲摆脱忧愁而遁避之,与‘愁’告‘别’,非因‘别’生‘愁’。”
词语分解
- 遁的解释 遁 ù 逃避,躲闪:遁去。遁辞。遁世。遁北。 隐,消失:遁迹。遁隐。 逃 笔画数:; 部首:辶; 笔顺编号:
- 避的解释 避 ì 躲,设法躲开:避雨。避暑。避世。避讳。回避。避重就轻。避世绝俗。 防止:避免。避孕。避嫌。避雷针。 躲就 笔画数:; 部首:辶; 笔顺编号:
网络扩展解释
“遁避”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dùn bì,其核心含义为逃避,具体指在面对困境、责任或危险时采取躲避的态度或行为。以下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的详细解释:
1.基本含义
- 逃避:指主动避开不愿面对的事物,如困境、责任或危险。该词带有消极色彩,强调回避而非正面应对。
2.详细解释
- 语境应用:常用于描述对现实问题的消极态度,例如逃避社会责任、躲避人际矛盾等。例如《初学记》中提到罗威“将母遁避”,即为了躲避官职而隐居。
- 文学表达:在古典诗词中,“遁避”也被用来形容自然景色的不可捉摸,如清代周亮工《书影》中“使山水神情,无所遁避”。
3.使用场景
- 现实生活:适用于逃避责任、回避矛盾等情境,如“面对压力选择遁避”。
- 文学创作:多用于古典或正式文本中,增强语言的历史感与严肃性。
4.例句参考
- 唐代唐彦谦《六月十三日上陈微博士》:“麾驱非吾任,遁避亦无术。”
- 钱锺书《管锥编》:“欲摆脱忧愁而遁避之。”
提示:若需更多例句或历史用法,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权威古籍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二
《遁避》是一个动词,意思是逃避或躲避某种事物或责任。它的拆分部首是辶和己,总共有11个笔画。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字的形态演变过程中,以表达避免困扰或逃避危险的含义。《遁避》的繁体字写作「遯避」。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中,「遁避」的字形是不同的。例如,有时会以辵代替辶,也有时会以辿取代辶。这些写法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地区有所变化。
以下是一些使用「遁避」这个词的例句:
1. 面对困难,他选择了遁避现实而不是勇敢面对。
2. 我无法遁避她的责备,只能承认自己的错误。
3. 许多人选择遁避困境,而并非积极解决问题。
一些与「遁避」相关的组词包括「逃避」「躲避」「闪避」等。这些词也都表达了避开某种事物或责任的含义。
与「遁避」相反的词是「面对」「直面」「迎接」等。这些词意味着勇敢地接受和面对困难或责任。
希望以上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如果还有其他问题,请随时提问。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