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方言。手帕。 茅盾 《子夜》十三:“ 阿新姐 ,你的绢头忘记在我手里了!”
“绢头”是一个汉语方言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释义 “绢头”指手帕,常见于吴语等方言区。该词由“绢”(薄丝织物)和“头”(物体末端或随身物品的借代)组合而成,字面可理解为“丝质小方巾”。
二、详细解析
方言属性
属于地域性表达,尤其在江浙沪一带使用广泛,现代普通话中多用“手帕”替代。
文学作品用例
茅盾小说《子夜》第十三章曾出现:“阿新姐,你的绢头忘记在我手里了!”印证了该词在近代文学中的使用场景。
字义分解
三、现代使用
随着普通话普及,“绢头”逐渐成为怀旧词汇,多出现在方言文学或特定语境中,当代更常用“纸巾”“手帕”等表述。
绢头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是用丝绸或绢制成的头巾。在古代,绢头是一种常见的饰物,被人们用来束发或者围绕头部用于保暖。
绢头的拆分部首是纟(纟是“绞丝”的意思),而它的总笔画数是16画。
绢头一词最早出现在《汉书》中,形成于古代,但具体的来源尚不清楚。繁体字“絹頭”在繁体字中使用,也表示相同的意思。
在古代,绢头的汉字写法略有不同。以清代康熙字典为例,绢头的字形为:“糹头”(糹是丝绸的意思)。依然保留着纟部首,但头部的字形不同。
1. 她头上缠着一条精美的绢头,显得非常优雅。
2. 在古代,妇女常常将绢头戴在头上,以示身份和地位。
绣绢、绢绸、绢质、长绢
丝巾、帕子、头巾、发带
草帽、光头、脱帽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