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服习的意思、服习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服习的解释

(1).谓习熟武艺。《管子·七法》:“为兵之数……存乎服习,而服习无敌。” 尹知章 注:“服,便也。谓便习武艺。” 汉 晁错 《言兵事疏》:“士不选练,卒不服习,起居不精,动静不集。” 宋 王禹偁 《大阅赋》:“兵虽示乎服习,战必分其曲直。”

(2).熟悉。《左传·僖公十五年》:“古者大事,必乘其产,生其水土,而知其人心,安其教训,而服习其道。”《东周列国志》第三十回:“其马生在本土……服习道路,故遇战随人所使,无不如意。” 章炳麟 《************解》:“三荒服若 回 部、 西藏 犹有耕稼, 蒙古 犹有游牧。 满 人则於此亦未服习,斯所谓惰民者。”

(3).犹习惯;适应。《韩诗外传》卷五:“而民以侵渔遏夺相攘为服习。” 晋 张邈 《自然好学论》:“且昼坐夜寝,明作闇息,天道之常,人所服习。” 清 薛福成 《出使四国日记·光绪十七年二月二十一日》:“﹝ 义王 ﹞因询在 欧洲 几何年矣。 英 法 两国事务繁简如何,此閒水土能否服习?”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服习”是一个古汉语词汇,主要有以下三种含义:

  1. 习熟武艺
    指通过训练熟练掌握军事技能。例如《管子·七法》提到“存乎服习,而服习无敌”,强调士兵需精于武艺才能所向披靡。汉代晁错在《言兵事疏》中也提到“卒不服习”会导致军队战斗力不足。

  2. 熟悉、通晓
    表示对事物或环境有深入了解。如《左传·僖公十五年》中“服习其道”,指熟悉事物的规律。清代章炳麟在《中华民国解》中以此描述民族对本土文化的适应。

  3. 习惯、适应
    强调长期形成的适应性。例如《韩诗外传》提到“民以侵渔遏夺相攘为服习”,指民众将掠夺行为视为常态。晋代张邈的《自然好学论》也用“人所服习”说明昼夜作息的自然规律。


该词在不同语境中可分别指“训练武艺”“熟悉事物”或“适应习惯”,需结合文献具体分析。权威典籍如《管子》《左传》等为其用法提供了典型例证。

网络扩展解释二

服习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词语,它的意思是指服从并学习。现在让我们来分解一下这两个汉字。『服』这个字的部首是『月』,它的笔画数是五画。而『习』这个字的部首是『丿』,它的笔画数是三画。 『服习』这个词语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它存在于《周礼·天官·司乐》一书中。在繁体字中,『服习』的写法保留了和简体字一样的形状和组合方式。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服习』的字形有所不同。例如,在西汉时期,『习』字的写法是『習』,『服』字的写法是『伏』。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字形逐渐演变为现在我们所使用的形式。 以下是几个关于『服习』的例句: 1. 我们要勇于服习,不断学习和进步。 2. 学生要时刻明白服习的重要性,努力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 除了『服习』之外,还可以组成一些相关的词语,例如『服从』和『学习』等。这些词语都与服从和学习的概念有关。 近义词方面,可以使用『听从』或『顺从』来替代『服从』,以表示接受指令或遵循规定。而『学习』的近义词则有『研究』、『钻研』等。 反义词方面,与『服从』相对的词语可以是『反抗』或『抵抗』,表示不接受指令或拒绝遵循规定。而与『学习』相对的词语可以是『放弃』或『忽略』,表示不进行学习或不关注知识。 希望以上回答能满足你的需求,如果你还有其他问题,我会随时为你解答!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