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守虚的意思、守虚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守虚的解释

(1).保持虚静。《邓析子·无厚》:“是知大道,不知而中,不能而成,无有而足。守虚责实而万事毕。” 晋 庾敳 《幽人箴》:“幽人守虚,仰钻玄远,敢草斯箴,敬咨黻冕。”

(2).谓心力衰弱。 汉 应劭 《风俗通·十反·赵相汝南李统》:“久抱重疾,气力羸露,耳聋目眩,守虚陨越,自分奄忽填壑。”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守虚是汉语中一个具有哲学意蕴的复合词,由“守”与“虚”两个语素构成。从《汉语大词典》的释义来看,“守”本义为护卫、保持,引申为遵循某种原则或状态;“虚”则指空虚、虚无,在道家思想中特指“道”的本体状态。

在《道德经》第十六章中,“致虚极,守静笃”构成了道家核心修养观,其中“守虚”可理解为保持心境空明,排除物欲干扰的修行方式。王弼注《老子》时强调“虚其心而实其腹”,说明守虚并非消极避世,而是通过精神净化达到与自然之道相合的状态。

《庄子·人间世》进一步阐释:“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此处将“守虚”提升为精神修养的方法论,主张以虚空包容万物,与天地之气相通。现代《辞海》将其概括为“道家主张的保持心灵虚空澄明的修养方法”。

该词在当代语境中衍生出双重内涵:既指传统哲学中“虚静无为”的处世态度,也指现代人调节心理压力的修养方式。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中国哲学大辞典》指出,守虚思想对东方禅修、艺术创作中的留白美学均产生深远影响。

网络扩展解释

“守虚”是一个具有哲学和医学双重内涵的汉语词汇,具体含义如下:

一、哲学含义:保持虚静

指道家思想中追求内心空灵、无为的状态。例如:

  1. 《邓析子·无厚》提出“守虚责实而万事毕”,强调以虚静之心应对万物;
  2. 晋代庾敳《幽人箴》中“幽人守虚,仰钻玄远”,描述隐士通过守虚达到精神超脱;
  3. 修道典籍中强调“内守虚无”,如“扶养性命守虚无,恬淡无为何思虑”(道教修行要诀)。

二、医学含义:心力衰弱

指人体气血不足、精力衰竭的病理状态:

  1. 汉代应劭《风俗通》记载“气力羸露,耳聋目眩,守虚陨越”,描述重病导致的虚弱;
  2. 古代医案中多用于形容久病后“心力衰弱,自分奄忽填壑”的危重状态。

三、当代应用

现代语境下,该词更多用于文学创作或传统文化解读,如诗词创作中的“守虚明志”表达,或道家养生理论中的静心法则(需注意低权威性、5中的现代用例需谨慎参考)。

注:如需查阅原始文献,可参考《邓析子》《风俗通》等典籍,或访问汉典网等权威词典平台。

别人正在浏览...

安济葆祷编剗仓皇失措觇标斥黩痴立黜罚撮举打发代字打磨陀箪豆见色的语对撇子趸卖发胶旛儿封疆大臣封靡根深本固孤淡国制含愤横眉立目黄芽菜晦日检督俭力蹇支假植纪述开国元老溃偾练材烈夫民寄牧羣纳污藏垢朋簪螵蛸乾豆锹锸认确塞尺扫馘上件书簏顺便顺遵私寮算是宿士唐年铁算子通挪拖绣毬危难玮制携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