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犹徽纆。绳索。《汉书·游侠传·陈遵》:“﹝瓶﹞酒醪不入口,臧水满怀,不得左右,牵於纆徽。” 颜师古 注:“纆徽,井索也。” 宋 司马光 《又和并寄杨乐道》:“动为纆徽牵,何当执寿巵。” 清 周亮工 《泪》诗之一:“纆徽连雨湿,荐草滴霜残。”
(2).木工所用的绳墨。 唐 韩愈 《送区弘南归》诗:“我念前人譬葑菲,落以斧引以纆徽。” 朱熹 注:“纆徽谓木工所用之绳墨也。”
“纆徽”是一个古代汉语复合词,其含义可从以下两方面进行综合解析:
绳索
木工绳墨
提示:以上解释综合了《汉书》、朱熹注及文字学考据,如需进一步考证具体文献语境,可参考《说文解字》或《古代汉语词典》。
《纆徽》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词语,它的意思是“纆:系住船的绳索;徽:表示身份、职位的标志”,合在一起,表示通过标志或者标记来表示船只的身份、职位等。
《纆徽》的拆分部首是“纟”和“彳”,分别表示纺纱和行走。它的总笔画数是23画。
《纆徽》是从古代汉字演变而来的,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三国时期的典籍《三国志·魏志·裴松之传》中的记载。
《纆徽》在繁体中的写法和简体一样,不会有变化。
在古时候,汉字的写法通常没有统一的标准,会有一些变体。但在大体上,古时候的《纆徽》与现代的写法相似,没有太大的差别。
1. 这艘船的《纆徽》非常醒目,表示它是我们船队的旗舰。
2. 每个职位在船上都有对应的《纆徽》,以示身份和职责。
3. 船长右臂上的《纆徽》上有三个星星,代表他是船队的高级指挥官。
纆绳、徽章、身份徽章、军衔徽章等。
徽记、标志、标记、识别标志等。
无反义词。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