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倦于行路。 三国 魏 曹植 《应诏诗》:“騑驂倦路,再寝再兴。”
“倦路”是一个汉语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发音:juàn lù
词性:形容词
核心释义:形容旅途或行程中的疲劳状态,可理解为“疲倦的路程”或“对行路感到厌倦”。
该词最早见于三国时期曹植的《应诏诗》:“騑驂倦路,再寝再兴。”意为拉车的马匹因长途跋涉而疲惫,需要多次休息才能继续前行。此句生动描绘了旅途劳顿的场景。
如今该词使用频率较低,多见于古典文学赏析或特定语境下的书面表达。如需描述类似状态,现代汉语更常用“旅途劳顿”“身心俱疲”等表达。
《倦路》是一个成语,形容道路疲倦、疲劳不堪。
《倦路》的拆分部首是“⺼”和“⻍”,其中“⺼”表示肉,而“⻍”则表示彳,是走路的意思。倦路共有14个笔画。
《倦路》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唐代文学家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中的一句:“倦路随长夏,空翠销鞦韆。”这句话意味着夏天的炎热使人疲倦不堪,形容人们在长夏时节走在道路上感到疲劳。
《倦路》的繁体字写作“倦路”,是最常见的写法。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没有固定的规则,因此《倦路》也有其他的写法。比如,可以写成“倦落”、“倦魯”等等。
1. 消夏之雨,让我感到一股清凉的虚亏,在这倦路上行走。
2. 身心疲惫的旅行者倚着树,喘息着,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将近了,终于到了那倦路的尽头。
倦意、倦怠、倦容、倦睡、倦怠不堪。
疲劳、疲倦、劳累、困倦。
精神焕发、精力旺盛、生龙活虎、充满活力。
捕逐菜花水成欢谌挚大别山脉碉磡东高止山脉断鴈方回废放格綳格綳公产官塘大路号纸架得住绞衾急脚子极路金编井床矜眷疚恶纪序抗浮靠准刻盩宽影片阔天阔地连鼇买子马留木桩内妇鸟得弓藏排沮盘面拼争铺衍耆耄器皿轻赍纲清商曲清腴人师三朝元老扫学省额失悔水晶顶条职通正偷嘴土蕃畏敬萎绝乡愁相闻箫笳绁覊洗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