跺脚的意思、跺脚的详细解释
跺脚的解释
脚用力踏地;顿脚。《红楼梦》第三四回:“ 黛玉 急得跺脚。” 老舍 《四世同堂》八:“一想起 窦神父 的神气,我真想跺脚一走,去给 中国 人争点气!” 陈登科 《破壁记》第七章:“ 耿长秀 一跺脚:‘跟你讲不通!’”
词语分解
- 跺的解释 跺 ò 提起脚来用力踏地:跺脚。 ' 笔画数:; 部首:足; 笔顺编号:
- 脚的解释 脚 ǎ 人和某些动物身体最下部接触地面的部分:脚心。脚掌。脚背。脚跟。脚步。脚印。脚法(指踢球、踢毽等的技巧)。脚镣。脚踏实地(形容做事实事求是,不浮夸)。 最下部:脚注。山脚。墙脚。 剩下的废料,渣
专业解析
跺脚,指人因强烈情绪(如焦急、愤怒、懊恼、兴奋等)而用力用脚踩踏地面的动作。以下是详细解释:
-
基本释义与动作描述
指抬起一只脚或双脚,然后用力向下踩踏地面,通常发出较响的声音。这个动作不是行走所需,而是情绪激动时的身体语言表达。它体现了内心的不平静和强烈的心理活动。
-
核心表达的情感与功能
- 宣泄情绪: 这是“跺脚”最主要的功能。当人感到极度焦急(如等待时的焦躁)、愤怒(如被激怒却又暂时无法发作)、懊恼后悔(如做错事或错失良机)、兴奋激动(如极度高兴时)等难以抑制的强烈情绪时,会不自觉地通过跺脚来释放身体的紧张能量。
- 加强语气/表达决心: 在说话的同时跺脚,可以起到强调话语内容、表达强烈决心或不满的作用,例如:“他气得直跺脚,发誓要讨回公道。”
- 表达不满或抗议: 跺脚有时也作为一种无声或有声(伴随踩踏声)的抗议方式,显示不满或不同意。
-
文化内涵与象征
在汉语文化中,“跺脚”超越了简单的肢体动作,常被赋予特定的情感色彩和文化象征:
- 懊悔与无奈: “跺脚”常与“后悔”、“懊恼”相关联,如“捶胸顿足”(形容极度懊丧)中的“顿足”即包含跺脚之意。它形象地描绘了人在面对无法挽回的局面时那种急迫又无力的状态。
- 焦急与催促: 在等待或事情进展不顺时,人们会通过跺脚来表现内心的焦灼不安,有时也用于无声地催促他人。
- 愤怒的具象化: 跺脚是愤怒情绪的一种常见外在表现,尤其在儿童或情绪直接表露的情况下,是愤怒即将爆发或正在爆发的一个标志性动作。
参考资料来源:
-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 (2016).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商务印书馆. (核心释义与情感表达)
- 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 (1994). 《汉语大词典》. 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情感表达与象征意义)
- 王力等. (2000). 《王力古汉语字典》. 中华书局. (文化内涵与惯用表达)
- 相关语言学及身体语言研究文献 (文化象征与情感表达的普遍性分析)
网络扩展解释
“跺脚”是一个汉语动词,拼音为duò jiǎo,指用脚用力踏地的动作。其含义和用法可从以下角度分析:
1.字面动作
指单脚或双脚快速、有力地向下踩踏地面,通常伴随响声。例如:
“他气得直跺脚,地板咚咚作响。”
2.情绪表达
常见于情绪激动时的肢体语言,如:
- 愤怒/焦急:因不满或急躁而跺脚(例:“等不到车,她急得直跺脚。”)
- 懊悔/无奈:表达内心纠结(例:“他跺脚叹息,后悔错失机会。”)
3.特殊语境
- 舞蹈/节奏:部分传统舞蹈或现代踢踏舞中,跺脚作为节奏性动作。
- 警示/威慑:通过跺脚声引起注意或震慑他人(例:“老师跺脚提醒学生安静。”)
4.文化差异
在少数地区方言中,可能引申为“顿足”或“踩踏”,但核心含义一致。
注意:
该词无明显歧义,但需结合语境判断具体情绪。例如,“孩子兴奋地跺脚”与“他愤怒地跺脚”表达的情感截然不同。
别人正在浏览...
白鹞子北美自由贸易区奔霆薄弱长俊朝市尺壁寸阴垂毙垂涎三尺怠弃倒阁低小樊姬反训蜂攘敢言跟斗翻狗蝇胡子光溜溜旱队颔命酣醺含真闳闳话把儿恢豁回龙汤货人角皮交市凈尽纠漫漫叩拜撩蜂吃螫南蛮鴃舌凝乳婆娑没索铺尺诮辱青蛉戎行儒豪塞耳盗钟十里长亭俗曲探事袒跣天险嬥换同恶相恤忘先顽山顽砖伪怠伪局舞文弄墨箫籁小憩夏羊心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