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旧时书坊刊印的全国职官录。亦省作“ 縉绅 ”。 清 李渔 《玉搔头·篾閧》:“从不曾听见这个官衔!我且问你:出在那一本《縉绅》上?”《儒林外史》第二二回:“柜上有人家寄的一部新《縉绅》卖。 牛浦 揭开一看,看见 淮安府 安东县 新补的知县 董瑛 ,字 彦芳 , 浙江 仁和人 。” 柳亚子 《<胡寄尘诗>序》:“外吏则道府,京秩则部曹,多才多艺……此与职官表、缙绅录何异?”
“缙绅録”是一个历史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两方面综合解释:
职官名录
指旧时由官方或民间书坊刊印的全国职官名册,主要用于记录官员的姓名、职位、籍贯、品级等信息。例如清代吏部编制的《爵秩全览》,民间称为《缙绅全书》,每季度更新,标注时效性,内容涵盖官员入职时间、科举成绩、俸禄等。
简称为“缙绅”
该词常被省称为“缙绅”,如《儒林外史》中提到“新《縉绅》卖”,即指此类职官录。
部分资料提到,“缙绅録”可比喻品行高尚的官员或士人。其中“缙”象征尊贵(红色染料),“绅”指士大夫,“録”为记录,合称形容德行与学问兼备之人。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职官名录的编纂细节,可参考清代《爵秩全览》等历史档案。
《缙绅録》是一本古代文献,记录了中国古代官员的履历和事迹。
根据《缙绅録》的拆分部首和笔画,它由部首“缶(fǒu)”和“糸(mì)”组成,并且共有21个笔画。
《缙绅録》最早出现在南朝宋时期,是由宋代官员编纂而成的。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同朝代的官员们不断补充和修订了《缙绅録》,使之成为一部关于中国古代官员的权威文献。
《缙绅録》的繁体字为《縉紳錄》。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与现代有所不同。虽然《缙绅録》的汉字没有明确提及,但可以推测,古时候的书写方式可能更加繁复和复杂。
《缙绅録》中有很多关于官员的例句。例如:“某某官员在担任中央职务期间,勤勉工作,清正廉洁,得到了上级的称赞和民众的支持。”
《缙绅録》的组词包括:“缙绅”、“録”等。其中,“缙绅”指的是古代官员,代表了一种身份和地位;“録”表示记录和记载。
《缙绅録》的近义词可以有“官员记载”、“官职履历”等。
《缙绅録》的反义词可以是“非官员记载”、“非官职履历”等。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