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时一种刑具。有钉的木架,剐刑时,将犯人钉在架上处死。 宋 洪迈 《夷坚丙志·九圣奇鬼》:“罪皆有状,使狥于庙,相次以驴牀钉二男四女六魈。”
驴牀(lǘ chuáng)的汉语词典释义
一、核心定义
“驴牀”指古代僧人使用的一种简易坐具,形制低矮简陋,多以绳编或木板制成,类似蒲团或绳床。其名源于外形粗简如驴背负物之架,后亦成为僧人谦称自己禅座的代名词。
二、词源与文献依据
《释氏要览·卷下》载:“绳牀,以绳穿为坐物,即俗呼为‘驴牀’也。”说明驴牀为绳床的别称,因材质朴素、形似驴驮物之架而得名。
《汉语大词典》(1994年版)释“驴牀”为:“僧人所坐的椅子。形制简陋,如驴驮物之架,故名。”强调其简朴特性与得名缘由。
三、文化意涵与用法
驴牀体现僧人清修苦行的生活方式,常见于禅宗语录。如宋代《景德传灯录》载僧问:“如何是和尚家风?”答曰:“驴牀绳牯,粗布蒙头。”以驴牀喻指简朴自持的修行态度。
僧人常以“驴牀”谦称自己的禅座,如明代《五灯会元》中禅师云:“老僧无力,坐此驴牀。”
四、相关考辨
有学者认为“驴牀”与“绳床”实为一物(如白化文《汉化佛教法器服饰》),其名或因北方游牧民族所用驮具与僧人坐具形似而转化得来 。
参考资料来源
“驴牀”是古代一种刑具,具体解释如下:
基本定义
指带有钉子的木架,主要用于剐刑(即凌迟)时固定犯人,将其钉在架上处死。该词在宋代文献中出现,例如洪迈《夷坚丙志·九圣奇鬼》提到“相次以驴牀钉二男四女六魈”,描述了用此刑具处决犯人的场景。
结构与用途
补充说明
注意:以上解释基于网络搜索结果,因来源权威性较低,建议进一步参考《汉语大词典》或专业历史文献以确认细节。
败奔崩扰边式表畷别族兵凶采撷偿金创观畜意辞尊居卑惮警丹镂抚时感事符祥鼓吻奋爪坏裳爲袴黄菜迦罗婆劫疆徼荐枕席交胫佶傈荆冠惊忙金字塔爵谥困倦鵾翔浪桥泪河弭忘嘿然破琴绝絃破雪前鉴泉金却老还童衢柯人命瑞年扫晴妇市暨石尉诗帙疏柱嵩构土工鼍吼王考妄妖王制闻风瓮鼻头五辟五体投诚闲不容发香蔓乡射新丰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