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饥冻的意思、饥冻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饥冻的解释

飢饿寒冷。《汉书·赵充国传》:“ 先零羌 精兵今餘不过七八千人,失地远客,分散飢冻。”《三国志·魏志·毌丘俭传》:“诚使二贼不灭,士民飢冻,虽崇美宫室,犹无益也。”


飢饿寒冷。饥,通“ 飢 ”。 唐 杜甫 《别赞上人》诗:“天长关塞寒,岁暮饥冻逼。”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饥冻”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jī dòng,由“饥”(饥饿)和“冻”(寒冷)两字组成,字面意为饥饿与寒冷并存的状态,常用来形容极端困苦的生活境遇。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释义


二、历史与文学中的用法

  1. 历史典故

    • 《汉书·赵充国传》提到“失地远客,分散饥冻”,描述流离失所的羌人因缺粮受寒而困顿。
    • 《三国志》中记载“士民饥冻”,批判统治者忽视民生疾苦。
  2. 文学作品

    • 唐代杜甫在《别赞上人》中写道:“岁暮饥冻逼”,借自然环境的严寒暗喻人生际遇的艰难。

三、使用场景


四、关联词汇


五、例句参考

  1. 古代文献:
    “此卫生衣与军米……前方不致以饥冻而崩溃也。”(出自军事文书中对后勤保障的强调)

  2. 现代语境:
    “灾后重建需优先解决饥冻问题,保障基本生存需求。”


通过以上分析可见,“饥冻”不仅是一个描述生存状态的词汇,更承载了历史与文学中对苦难的深刻记录。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内容,可参考《汉书》《三国志》等典籍。

网络扩展解释二

饥冻的意思

《饥冻》是一个词语,表示极度饥饿和严寒的状态。

拆分部首和笔画

《饥冻》的部首分别是食部和冫部,其笔画数为8画。

来源和繁体

《饥冻》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献。在繁体字中,饥为饑,冻为凍。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饥写作饑,冻写作凍。

例句

1. 这个部落因为连续数月的饥冻,许多人不幸丧生。

2. 在饥冻交迫的寒冬里,他们只能穿着破烂的衣物勉强度日。

组词

1. 饥寒交迫:形容极度贫困和穷困潦倒。

2. 饥民:指受到饥荒影响的民众。

3. 饥谨:指饥饿而谨慎的状态。

近义词

饥寒、饿冷、饥寒难耐。

反义词

饱暖、丰裕、充盈。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