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韬藏的意思、韬藏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韬藏的解释

隐藏;包藏。 五代 齐己 《渚宫自勉》诗之一:“形容侵老病,山水忆韜藏。” 宋 欧阳修 《<仲氏文集>序》:“而独韜藏抑鬱,久伏而不显者,盖其不苟屈以合世。” 明 沉鲸 《双珠记·月下相逢》:“既承洞察,焉敢韜藏?” 清 戴名世 《<刘退菴先生稿>序》:“而先生之韜藏自晦,其奇为世人所不识者,又岂特此而已也耶。”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韬藏,汉语复合词,由“韬”与“藏”两个语素构成。《汉语大词典》解释其核心语义为“掩藏、隐匿”,特指将才能、谋略或真实意图进行隐蔽性保留的行为状态。该词最早见于兵家典籍,《说文解字》释“韬”为“剑衣也”,引申为包裹隐藏;《玉篇》释“藏”为“隐也”,二者组合后形成递进式语义结构。

在应用范畴中,韬藏主要呈现三重内涵:其一指军事策略的隐蔽实施,如《晋书·宣帝纪》载“帝(司马懿)内忌而外宽,猜忌多权变,常自以膺韬藏晦”;其二指才能的潜隐待时,如《艺文类聚》引《管子》语“君子韬藏其器以待其时”;其三喻指事物的深藏不露,《文心雕龙·隐秀》称“深文隐蔚,余味曲包,譬诸韫玉山辉,怀珠川媚”即暗合此意。

现代汉语研究中,《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将其定义为“隐藏不外露,特指深藏才能或真实意图”。商务印书馆《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特别指出该词常见于古代政论及兵书文献,具有鲜明的策略性语义特征。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纂的《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收录该词条,标注为书面语词汇。

文献参考:

  1. 罗竹风主编《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2. 许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点校本
  3. 刘勰《文心雕龙》,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影印本
  4. 李行健主编《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5.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官网电子版

网络扩展解释

“韬藏”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为tāo cáng,注音为ㄊㄠ ㄘㄤˊ,其核心含义为隐藏、包藏,常用于文学或书面表达中,强调内敛、含蓄的状态。

具体解析:

  1. 基本词义
    指将事物或情感深藏不露,不轻易显露。例如:

    • 五代齐己《渚宫自勉》诗中的“山水忆韜藏”,表达对自然景致含蓄之美的追忆。
    • 宋代欧阳修在《<仲氏文集>序》中用“韜藏抑鬱”形容才华被压抑、未得施展的状态。
  2. 文学与引申意义
    该词常出现在诗词中,带有策略性隐藏的意味:

    • 唐代李翱的“韬藏休咎传真箓”,暗喻隐藏命运的玄机。
    • 宋代石麟的“莫言大器韬藏久”,强调贤能者暂时收敛锋芒、等待时机的智慧。
  3. 用法特点

    • 多用于描述才华、抱负或情感的含蓄表达,与普通“隐藏”相比,更显文雅且具策略性。
    • 现代语境中较少使用,多见于古典文学或书面语。

“韬藏”不仅指物理上的隐藏,更强调精神或才能的内敛,常与文人志士的修养、处世态度相关联。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诗文用例,可参考来源网页。

别人正在浏览...

阿傅靶儿镜子暴子霸事摽采必丢疋搭鼈欬鬓钿不淹时不易朝祥茶毗茶笋搊趣答纳珠赕布挡头盗夺蹲跕粉泪告丧鲠涩寡过鬼马鬼头银故祀海洋岛黄硇砂换牙狡童之歌嘉致忌胜疾时絶裾慨忆赖活狼牙锤掠剩连钱骢留客鹿驯豕暴木脑殻糱麴农工商颇失青薠扇扉山亭神经元十八路失魄石烛寿乐天行时气拖蹋土偶雾萃宪府响臻霄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