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苾苾的意思、苾苾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苾苾的解释

香气浓郁。《诗·小雅·信南山》:“苾苾芬芬,祀事孔明。” 南朝 宋 谢灵运 《山居赋》:“蔚蔚丰秋,苾苾香秔。” 唐 张九龄 《荔枝赋》:“緑穗靡靡,青英苾苾。不丰其华,但甘其实。”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苾苾”是一个形容词,源自古代汉语,主要用于形容香气浓郁、芬芳四溢的状态。其核心含义与“芬芳”、“馥郁”相近,但更具书面语色彩和文学性。

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1. 本义与核心含义: “苾苾”的核心意义是形容香气浓烈、芬芳扑鼻。它通常用来描绘花草、食物(尤其是祭祀用的谷物和酒食)或其他散发美好气味的事物所呈现的浓烈香气状态。这种香气不是淡淡的,而是显著、充盈、弥漫的。例如《诗经·小雅·楚茨》中“苾苾芬芬,祀事孔明”,描绘的就是祭祀时祭品香气浓郁、仪式庄重的场景。

  2. 文献出处与经典用法: “苾苾”最早且最著名的用例见于《诗经·小雅·楚茨》:“苾苾芬芬,祀事孔明。” 此处的“苾苾芬芬”叠用,极言祭品(黍稷等谷物)香气的浓烈芬芳,用以烘托祭祀仪式的完美和庄重肃穆。后世文人亦沿用此词,多用于描绘花香、酒香或祭祀之香。

  3. 用法特点:

    • 叠词形式:作为叠词(AA式),它本身就带有强调和描绘状态的作用,增强了香气的浓郁感和持续性。
    • 书面语与文学性:在现代汉语中,“苾苾”已非常用词汇,主要出现在古典文学、诗词引用或仿古的书面表达中,具有浓厚的文学色彩和古雅韵味。
    • 描绘对象:传统上多用于描绘祭祀供品(黍稷)、花草(如兰蕙)的香气,也可引申用于形容其他美好、浓郁的气味。
  4. 现代词典释义参考:

    • 《汉语大词典》(罗竹风主编)对“苾苾”的释义为:“香气浓郁。” 并引用了《诗经·小雅·楚茨》作为书证。
    •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解释为:“形容香气很盛。”
    • 《辞源》(修订本)释义为:“香气盛。” 同样以《诗经·小雅·楚茨》为例句。

“苾苾”是一个源自《诗经》的古典雅词,专用于形容香气极其浓郁芬芳的状态,尤其与祭祀、花草的浓香相关联。其叠词形式强化了香气的充盈感和持续性,在现代语境中主要用于书面语和文学表达,承载着深厚的文化意蕴。

网络扩展解释

“苾苾”是“苾”的叠用形式,属于形容词重叠用法,主要用于加强语气,形容香气浓郁、持久的状态。以下是详细解释:

  1. 基本含义
    单字“苾”(bì)本义为芳香,如《说文解字》释为“馨香也”。叠用后“苾苾”进一步强调香气浓烈,常见于古籍中描写祭祀、植物或环境中的芬芳气息。

  2. 古籍用例

    • 《诗经·大雅》有“苾芬孝祀”之句,描述祭祀时香气的丰盛庄重。
    • 《大戴礼记》中“苾乎如入芝兰之室”亦以“苾”形容香气沁人心脾的环境。
  3. 扩展释义
    除形容气味外,“苾”在少数语境中可指代植物(如“苾刍草”)或音译词汇(如突厥部落名“契苾”),但“苾苾”一般仅用于香气相关描述。

  4. 现代使用
    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苾苾”,多见于文学创作或引用古文时,需结合上下文理解其强调香气的修辞效果。

“苾苾”是古汉语中通过叠字强化香气的表达,需注意其语境多为庄重或文雅的场景。

别人正在浏览...

安贫守道白珉镳镳不烦不介入斥去吃一看十蹙密吊民地锦定断对比联想風猷分司服服帖帖感传干害阁儿光盒行列式鼾鼾坏包儿椒华狡戾酒榜九关虎豹可噩鎯头凉光龙图老子忙刼刼毛大户梅卤缗泉墓石男子汉大丈夫内幸酿王蚍蜉贫儒缺心眼儿三版蛇弓世俸侍话石犝是须手击子衰递水灯俗物庭砌提升暡叆香鑪跣脱献议小茴香西光习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