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俗物的意思、俗物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俗物的解释

(1).对世俗庸人的鄙称。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排调》:“ 嵇 、 阮 、 山 、 刘 在竹林酣饮, 王戎 后往。 步兵 曰:‘俗物已復来败人意!’” 唐 薛用弱 《集异记·王涣之》:“此辈皆潦倒乐官,所唱皆《巴人》《下俚》之词耳,岂《阳春》《白雪》之曲俗物敢近哉!” 沙汀 《困兽记》四:“便是现在,她也并不满意他的,认为他只是一个穿着漂亮、毫无教养的俗物。”

(2).不高雅的物品。 宋 苏轼 《与徐得之书》之八:“ 得之 晚得子,闻之喜慰可知。不敢以俗物为贺,所用石砚一枚送上,须是学书时矣。”《儿女英雄传》第二八回:“但今日是你为妇之始,用这些俗物,非礼也。”

(3).通俗的东西。《红楼梦》第五十回:“众人都道:‘也要做些浅近的俗物才是。’ 湘云 想了一想,笑道:‘我编了一支“点絳唇”,却真是个俗物,你们猜猜。’”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俗物”是一个多义词,其含义根据语境不同有所差异。以下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的详细解释:

  1. 对世俗庸人的鄙称
    指缺乏高雅情趣或思想平庸的人。例如《世说新语》中记载,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称王戎为“俗物”,讽刺他破坏饮酒的雅兴。现代用法如沙汀《困兽记》中形容某人为“穿着漂亮、毫无教养的俗物”。

  2. 不高雅的物品
    多用于贬低事物的格调或价值。宋代苏轼在书信中提到“不敢以俗物为贺”,以石砚代替普通礼物,强调雅致。清代《儿女英雄传》也批评用“俗物”作为新婚贺礼不合礼仪。

  3. 通俗或平凡的事物
    指缺乏独特性或深度的内容。《红楼梦》中史湘云自嘲创作的灯谜是“俗物”,呼应众人要求“浅近”作品的语境。现代用法如“清除满屋的俗物”可指舍弃普通物品(例句)。

  4. 延伸含义
    部分来源补充其可表示“无闪光点的人”或“不醒目的事物”(),例如形容某人在群体中缺乏特色。

使用建议

网络扩展解释二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之《俗物》>

词义解析

《俗物》是由“俗”和“物”两个字组成的词语,指的是世俗的、通俗的物品或事物。它常用以贬义形容那些低俗、庸俗的东西。

拆分部首和笔画

1. “俗”字由“人”和“⺼”两个部首组成,共包含了9个笔画。

2. “物”字由“牛”和“⺆”两个部首组成,共包含了8个笔画。

来源

《俗物》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天下》篇:“天地之间有物,兼物而物役……是故俗人代天地行善,以出形迹,以还名誉。”在此,俗物用来形容世间万物,即通俗世俗的物体和事物。

繁体字

《俗物》的繁体字为「俗物」。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对于《俗物》的汉字书写方式与现代基本相同。

例句

1. 这些低俗的综艺节目真是一堆俗物。

2. 别人伤害我,我也不屑和他们纠缠,都是些俗物罢了。

组词

1. 俗人:指通俗、庸俗、追求世俗享受的一般人。

2. 俗气:指不高雅、不文雅,缺乏品味、华丽的气质。

3. 世俗:指通俗而庸俗的风气、行为或社会习俗。

近义词

庸俗、世俗、凡俗、低俗

反义词

高雅、不俗、正统、雅俗共赏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