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吊民的意思、吊民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吊民的解释

抚慰百姓。《孟子·梁惠王下》:“诛其君而弔其民,若时雨降,民大悦。”《东观汉记·光武纪》:“观於放麑啜羹二者孰仁矣,失斩将弔民之义。” 南朝 梁 沉约 《应诏乐游苑饯吕僧珍》诗:“伐罪 芒山 曲,弔民 伊水 潯。”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吊民”是一个文言词汇,其含义在不同语境中存在一定差异,但核心指向与百姓相关的行为:

  1. 基本含义
    该词的本义为抚慰百姓()。例如《孟子·梁惠王下》中“诛其君而弔其民”即指推翻暴君后安抚民众。后世常见于“吊民伐罪”这一成语,表示慰问受难百姓、讨伐有罪统治者的正义行为,如中例句“伐罪吊民万古功”便体现了这一用法。

  2. 需注意的误用
    部分现代解释(如)将其解释为“欺骗或剥削人民”,这可能是对“吊”字其他含义的误解。实际上在传统典籍中,“吊”在此处取“慰问”之意,而非其他负面含义。

  3. 使用场景
    该词多用于历史文献或古典文学中,现代口语已较少使用。典型搭配如“吊民伐罪”,常见于描述古代战争或起义的正当性(如、6中引用的“兴仁义之兵,吊民伐罪”)。

建议在具体语境中结合古籍原文理解其含义,避免望文生义。若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孟子》《东观汉记》等原始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二

吊民(diào mín)一词的意思是欺负、压榨平民百姓的行为。其中,“吊”意为欺负、压迫,“民”指平民百姓。 拆分部首和笔画如下: - “吊”字的部首是口,总共有6画; - “民”字的部首是永,总共有5画。 “吊民”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它指的是统治者或地方官员对平民百姓进行剥削、欺负、压迫的行为。这种行为常常导致平民的生活困苦,财产被掠夺,甚至身体受到伤害和侵犯。 “吊民”在繁体字中的写法和简体字一样,是“吊民”。繁体字的书写形式更加复杂,笔划数目较多,但意思和拼音发音相同。 古代汉字对“吊民”的写法没有明确记录,但在古代文献中可以找到类似的句子和词组,描述了统治者对平民的压迫和欺凌。 以下是使用“吊民”一词的例句: - 他是一个贪官污吏,喜欢吊民欺贫。 - 这种地方上的官员常常以吊民为乐,不顾百姓的死活。 与“吊民”相关的组词有吊民伐罪、吊民捕忠等,这些词语都表达了统治者对平民欺压的行为。 近义词可以是剥削、压迫、欺凌等。这些词和“吊民”都有类似的含义,描述了统治者对平民的不公正行为。 反义词可以是保护、关怀、尊重等。与“吊民”相对应,这些词强调了对平民的保护和关心,倡导平等和公正的待遇。 希望这些回答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您还有其他问题,欢迎继续提问。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