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戒涂 ”。1.出发,准备上路。《晋书·文六王传论》:“遂乃褫龙章於袞职,徒侯服於下藩,未及戒涂,终於愤恚,惜哉!”《周书·文帝纪上》:“自大都督臣 岳 殁后,臣频奉詔还闕,秣马戒途,志不俟旦。” 唐 张文琮 《昭君怨》诗:“戒途飞万里,回首望 三秦 。” 明 宋濂 《送和赞善北归》诗序:“盖生逢有道之朝,皇上执孝道以御天下,故 希文 朝有请而夕戒涂也。” 清 俞蛟 《潮嘉风月记·轶事》:“而生亦年至耳顺矣,因束装思归,戒途有日。”
(2).戒备于途。 清 王韬 《淞滨琐话·金玉蟾》:“时土匪未靖,行旅戒途。”
“戒途”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根据语境不同有以下两种解释:
这一含义多见于古代文献,强调启程前的准备。例如:
多用于描述旅途中的警惕或危险防范。例如:
部分现代辞书(如)将其解释为“通过不同方法戒除不良行为”,强调“戒”的摒弃之义与“途”的方法途径,但这一用法缺乏古籍支持,可能是当代的引申或误读。
“戒途”在古籍中主要指“启程”或“旅途戒备”,现代个别解释存在差异,需结合具体文本判断。建议优先参考权威历史文献中的释义。
戒途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是戒除不良的行为习惯,改正错误的路程或途径,引喻为警示和劝导人们远离错误、痛苦或危险的途径。
戒途由两个部首组成,左边是手部的部首“戒”,右边是走路的部首“辶”。
根据《康熙字典》统计,戒途共有19画。
《戒途》一词的来源尚无确切的文献记载,但可以推测其形成于古代经书或佛教典籍中,用来表达戒除邪恶、修正错误的含义。
《戒途》的繁体字为「戒途」,保留了字形的传统书写方式。
古时汉字写法较为独特,戒途则写作「戒塞」。汉字在不同朝代和地域的书写形式会有些微差异。
1. 我们应该戒途邪恶、远离罪恶的行为。
2. 他通过戒途错误的行为,重塑了自己的人生。
戒烟、戒酒、戒色、戒赌、戒毒
戒除、摒弃、放弃
沉迷、着迷、追求
苞苴竿牍把翫北齐被中画腹不恶卜凤篡逐酢酒搓磨地学通论发畅番佛俯镜告老还乡蕙亩湖南混凝土极古穷今金鹅金刚神机遇具带局外之人括地拉呱儿隶绝令利流逝绿云睦邻政策母语逆境煗气庞厚擗析遣施轻讽清虚境寝息泉室宂吏三府三越啬夫上马一提金,下马一提银沈荡守贞疏柱唐菖蒲天昏地黑问遣稳慎无方五官五色旗相对原子质量崄躁心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