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亦作“ 九雒 ”。即《九畴洛书》。《庄子·天运》:“九洛之事,治成德备。” 陆德明 释文:“其即谓 禹 所受之《洛书》九类乎!” 王先谦 集解引 杨慎 云:“九洛,《九畴洛书》。” 章炳麟 《訄书·争教》:“自 禹 之衍九雒,始以声味容色暨於人事。”参见“ 九畴 ”。
(2).犹九州。 唐 卢照邻 《益州至真观主黎君碑》:“变铜浑於九洛,鳞羽登歌;鸣玉鑾於四清,烟霞变色。”参见“ 九州 ”。
“九洛”是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古代汉语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指《九畴洛书》
源自《庄子·天运》:“九洛之事,治成德备。”。
代指“九州”
唐代卢照邻的《益州至真观主黎君碑》中,用“九洛”指代古代中国的九州地域,即广义的天下或全国范围。
“九洛”的权威含义集中于《九畴洛书》和九州,其他解释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若需深入考据,可参考《庄子》《尚书》及汉典等古籍。
九洛是一个由两个字组成的词语,其中九是第九个自然数,洛是一个古代地名,也是一个姓氏。以下是关于九洛的一些详细信息:
九洛可以表示为九条洛河的意思,也可以指代洛阳市的九条河流。
九的部首是乙,它由二笔画组成;洛的部首是水,它由三笔画组成。
九洛一词来源于中国历史文化,它与古代中国的地理环境和地名有关。洛阳是中国古代的六朝古都之一,其地貌多沟壑众多,拥有九条重要的河流,因此得名九洛。
九洛在繁体中文中的写法为「九洛」,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变化。
古代的汉字写法可能与现代有些差异,但九洛作为一个古代地名,其汉字写法并没有太大的变化。
1. 在古代,九洛是一个繁荣的地区。
2. 九洛的河流给洛阳带来了丰富的水资源。
与九洛相关的组词有:
1. 洛阳
2. 九条河
3. 洛河
与九洛近义的词语有:
1. 洛水
2. 洛河
九洛没有明显的反义词。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