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九洛的意思、九洛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九洛的解释

(1).亦作“ 九雒 ”。即《九畴洛书》。《庄子·天运》:“九洛之事,治成德备。” 陆德明 释文:“其即谓 禹 所受之《洛书》九类乎!” 王先谦 集解引 杨慎 云:“九洛,《九畴洛书》。” 章炳麟 《訄书·争教》:“自 禹 之衍九雒,始以声味容色暨於人事。”参见“ 九畴 ”。

(2).犹九州。 唐 卢照邻 《益州至真观主黎君碑》:“变铜浑於九洛,鳞羽登歌;鸣玉鑾於四清,烟霞变色。”参见“ 九州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九洛"是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古汉语词汇,主要包含以下两层核心含义:

  1. 指《九畴》与《洛书》的合称

    这是"九洛"最根本的释义。"九"指《九畴》,即传说中天帝赐予大禹治理天下的九类根本大法(洪范九畴);"洛"指《洛书》,即传说中神龟从洛水中背负而出、献给大禹的神秘图纹。两者共同构成了中国古代重要的政治哲学和宇宙观基础,被视为圣王受命、治国安邦的法则。此义源于《尚书》相关记载及后世阐释。

    来源参考:

    • 《尚书·洪范》:"天乃锡禹洪范九畴,彝伦攸叙。" 记载了九畴的来源。
    • 《周易·系辞上》:"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提及了河图洛书的传说。
    • 汉·孔安国《尚书传》(伪孔传)在解释相关篇章时,将"九畴"与"洛书"紧密联系。
    • 历代学者如孔颖达(《尚书正义》)、朱熹等在其经学著作中对此均有详细论述和关联阐释。
  2. 引申指代天空或宇宙

    由于《九畴》和《洛书》被认为蕴含了天地运行的规律和秩序,"九洛"一词在后世(尤其文学作品中)常被用来借指广阔的天空、宇宙或天象。这种用法带有一定的神秘和崇高色彩。

    来源参考:

    • 《史记·天官书》等早期天文星象著作,虽未直接使用"九洛",但其构建的宇宙观与"九畴洛书"体系有思想渊源。
    • 后世文学作品,如诗词歌赋中,常可见以"九洛"代指苍穹或天界的用法,体现了该词的文学引申义。
    • 道教典籍如《云笈七签》在描述宇宙生成或仙境时,有时会借用或化用此类概念。

"九洛"的核心意义源于中国古代关于《九畴》和《洛书》的传说与哲学思想,是"洪范九畴"与"洛出书"的合称,代表了治理天下的根本法则和宇宙秩序。由此引申,它也常被用作天空或宇宙的代称,蕴含深厚的文化象征意义。其权威释义主要建立在《尚书》、《周易》等儒家经典及其历代注疏的基础之上。

网络扩展解释

“九洛”是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古代汉语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一、核心含义

  1. 指《九畴洛书》
    源自《庄子·天运》:“九洛之事,治成德备。”。

    • “九畴”是《尚书》中记载的禹治理天下的九类大法,而“洛书”是传说中神龟从洛水背负而出的神秘图案,二者结合形成“九洛”这一概念,象征治国理政的法则。
    • 章炳麟在《訄书·争教》中也提到“九雒”,进一步佐证其与古代文献的关联。
  2. 代指“九州”
    唐代卢照邻的《益州至真观主黎君碑》中,用“九洛”指代古代中国的九州地域,即广义的天下或全国范围。


二、其他延伸


三、总结

“九洛”的权威含义集中于《九畴洛书》和九州,其他解释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若需深入考据,可参考《庄子》《尚书》及汉典等古籍。

别人正在浏览...

安忍无亲百川归海绑扎冰海豺狼之吻错互颠蹷定律二礼反败为胜富农榑桑妇学寡欲过斗淮海黄牌警告晦缺霍人挟辅讲公事茧馆鞯汗焦毁结爱鯨鏗巨毋聚珍版亢答蓝采和乐居陵忽六甲穷日梨英路上路下懋轨冒家鸣铙磨劲哪能鮎鱼上竹竿叛夫漰灂匹马一麾愆素穷城取譬三宗善事生卒受岁疏放署缺淞江鲈太祝舔食亭童位遇享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