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署缺的意思、署缺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署缺的解释

本官出缺,由他官暂代其职。《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四回:“藩臺早就有心给 继之 一个署缺。” 李劼人 《大6*波》第一部第一章:“﹝ 葛寰中 ﹞花了一笔不小的钻营费,钻得一封 振贝子 的八行,盘算回 川 之后,就不署缺,也可得到一桩阔差事。”

词语分解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署缺汉语 快速查询。

专业解析

署缺的含义解释

“署缺”是一个古汉语词汇,主要用于古代官制语境中,其核心含义是代理空缺的官职。具体解析如下:

  1. “署”的含义:

    • 动词,意为代理、暂任或试任某个官职。当某个职位出现空缺(缺)时,由其他官员暂时兼任或代理其职务,称为“署”。例如,“署理”、“署任”都含有此意。
    • 动词,意为布置、安排,但在“署缺”一词中,此意非核心。
    • 名词,指官署、办公的场所,但在此词中亦非核心。
  2. “缺”的含义:

    • 名词,指官职的空额、空缺。古代官员职位有定额,当某个职位无人担任时,即称为“缺”。
  3. “署缺”的合成义:

    • 因此,“署缺”合起来,最准确的含义是指(某人)代理或暂任某个空缺的官职。它强调的是在正式官员到任或职位补实之前,由他人临时代理该空缺职位的行为或状态。
    • 它也可以指需要被代理的那个空缺职位本身。例如,某人被派去“署某缺”,即被派去代理某个空缺的职位。

总结核心释义:

署缺指代理空缺的官职,或指需要被代理的那个空缺官职。它反映了古代官僚体系中因职位出缺而采取的临时人事安排制度。

扩展与应用:

权威来源参考:

网络扩展解释

“署缺”是古代官制中的术语,指官员职位空缺时由他人暂代的情况。以下是详细解释:

  1. 基本定义
    署缺指原本的官职出现空缺(如官员离职、调动等),由其他官员暂时代理该职位。这一做法常见于清代官制,属于临时性职务安排。

  2. 历史背景与使用场景

    • 据《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记载,清代地方官员(如藩台)有权指定代理官员,例如“藩台早就有心给继之一个署缺”。
    • 代理期间称为“署事”,通常以一年为限,期间代理者行使职权,但未获正式任命。
  3. 与“实缺”的区别

    • 署缺是临时代理,需上级委派;实缺则是经朝廷正式任命的固定职位。
    • 例如,李劼人《大波》中提到官员通过钻营谋求实缺或阔差事,而非署缺,说明两者在权力和稳定性上的差异。
  4. 相关术语

    • 署院:代理巡抚职务;署印:暂时代理官印行使权力。
    • 这类术语反映了古代官僚体系中职务交接的灵活性与层级管理特点。

总结来看,“署缺”是古代官制中应对职位空缺的临时解决方案,体现了官员任命的权宜性和层级管理逻辑。如需进一步了解清代官制,可参考《清史稿》或相关历史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挨耐半仙戏奔波不暇草坂除掉催吐剂当垆倒载干戈帝皇低能儿房舍讽一劝百负戾黼帐锢闭归鴈归止古离古怪河里孩儿岸上娘闳侈不经蛟龙戏水骄怒积理精神恍惚巨观痾祸矿务宽闲溃走昆仑来许盲肠么么闷昏偭越能称仳离强涩前旒歧出歧入漆姑寝幌亲翁琼莹取境人喊马嘶容贷散灭骚屑上春山驴神鸡童双符綀布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蝭蟧丸捍五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