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署缺的意思、署缺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署缺的解释

本官出缺,由他官暂代其职。《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四回:“藩臺早就有心给 继之 一个署缺。” 李劼人 《大6*波》第一部第一章:“﹝ 葛寰中 ﹞花了一笔不小的钻营费,钻得一封 振贝子 的八行,盘算回 川 之后,就不署缺,也可得到一桩阔差事。”

词语分解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署缺汉语 快速查询。

网络扩展解释

“署缺”是古代官制中的术语,指官员职位空缺时由他人暂代的情况。以下是详细解释:

  1. 基本定义
    署缺指原本的官职出现空缺(如官员离职、调动等),由其他官员暂时代理该职位。这一做法常见于清代官制,属于临时性职务安排。

  2. 历史背景与使用场景

    • 据《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记载,清代地方官员(如藩台)有权指定代理官员,例如“藩台早就有心给继之一个署缺”。
    • 代理期间称为“署事”,通常以一年为限,期间代理者行使职权,但未获正式任命。
  3. 与“实缺”的区别

    • 署缺是临时代理,需上级委派;实缺则是经朝廷正式任命的固定职位。
    • 例如,李劼人《大波》中提到官员通过钻营谋求实缺或阔差事,而非署缺,说明两者在权力和稳定性上的差异。
  4. 相关术语

    • 署院:代理巡抚职务;署印:暂时代理官印行使权力。
    • 这类术语反映了古代官僚体系中职务交接的灵活性与层级管理特点。

总结来看,“署缺”是古代官制中应对职位空缺的临时解决方案,体现了官员任命的权宜性和层级管理逻辑。如需进一步了解清代官制,可参考《清史稿》或相关历史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二

《署缺》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署缺》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词,意思是“尚缺,尚未填上”。用于形容文件、文件上的空缺或尚未过目的部分。

拆分部首和笔画

《署缺》由“署”和“缺”两个字组成。

“署”的部首是“缶”,总笔画数为11。

“缺”的部首是“缶”,总笔画数为9。

来源

《署缺》最早出现在古代文书、文件中,用以表示尚待填写的内容。

繁体

《署缺》的繁体字为《書缺》。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有些汉字会出现不同的字形,包括结构、笔画的数量和顺序等方面。对于《署缺》这个词,其古时候的写法可能会有所变化。

例句

1. 这份文件上有一个署缺,需要找负责人补充。

2. 请您先将姓名和联系方式填写在这个署缺位置。

组词

1. 署名:指在文件、合同等上面签字确认身份。

2. 缺点:指事物或个人所存在的不足或不完善之处。

近义词

待填、待完备、待补充。

反义词

已填、已完备、已补充。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