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二礼的意思、二礼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二礼的解释

指《周礼》与《仪礼》。《礼记》 孔颖达 题解引 唐 陆德明 释文:“此记二《礼》之遗闕,故名《礼记》。” 宋 李心传 《建炎以来繫年要录·绍兴三十一年五月》:“通经老儒,存者无几,恐自今以往,经义又当日销,而二《礼》、《春秋》,必先废絶。” 清 王鸣盛 《蛾术编·说录·三礼》:“《汉志》先《仪礼》,即以《礼记》附入《仪礼》,不分为二,《周礼》则别叙,是今人称三《礼》, 汉 人则二《礼》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二礼”是汉语古典文献学中的专有名词,特指儒家经典《周礼》和《仪礼》的合称。这两部典籍与《礼记》并称为“三礼”,共同构成中国古代礼乐制度与文化研究的核心文献。

一、定义与核心内涵

“二礼”一词最早可追溯至东汉经学家郑玄对《三礼》的注解体系,其中《周礼》记载周代官制与政治理想,《仪礼》详述先秦礼仪规范。两书分别从制度框架与行为准则两个维度,系统化呈现了儒家礼治思想(来源:《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

二、文献构成与历史地位

  1. 《周礼》

    原名《周官》,相传为周公旦所著,全书分设天、地、春、夏、秋、冬六官,构建了“以官制统摄治国”的体系化模型,被历代王朝视为制度改革的蓝本(来源:中华书局《周礼注疏》)。

  2. 《仪礼》

    现存17篇,记载冠、婚、丧、祭等贵族生活仪节,朱熹评价其“如法律条文,一字不可易”,是研究先秦社会结构的重要实证材料(来源:朱熹《仪礼经传通解》)。

三、学术传承与影响

清代学者孙诒让在《周礼正义》中指出,“二礼”的注疏传统自汉代绵延至明清,形成了以考据学为核心的礼学研究范式。现代考古发现如湖北郭店楚简,亦多次验证《仪礼》所述仪式的历史真实性(来源:孙诒让《周礼正义》序言)。

四、文化延伸意义

“二礼”概念超越文献范畴,成为中华礼乐文明的象征符号。当代学者彭林在《中华传统礼仪概要》中强调,两书蕴含的“敬天法祖”“礼以节情”等理念,仍对现代社会的伦理建设具有启示意义。

网络扩展解释

“二礼”主要有以下两种含义,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

  1. 典籍含义(核心释义) 指中国古代两部重要的礼学经典:

    • 《周礼》:记载周代政治制度与官职体系的典籍,原名《周官》。
    • 《仪礼》:记录先秦礼仪规范,包含冠、婚、丧、祭等具体仪式的操作流程。
      这一含义源自古代学者对礼学经典的归类,如唐代陆德明在《礼记》题解中提及“二《礼》之遗闕”()。
  2. 礼仪程序(引申用法) 在特定语境(如传统拜访礼节)中,指拜访过程中的“第二次致谢礼”,即入座后向主人表达谢意的礼节。此用法属于具体场景下的行为规范,与“三礼”(问候、致谢、告别)相关()。

注意:现代使用中,“二礼”主要指代《周礼》与《仪礼》,而礼仪程序中的用法较为少见,需结合上下文判断具体指向。

别人正在浏览...

班丝布豹颅变色镜鼻皻材力惨僻畅通无阻产后热禅书成周宸扆赤鯶床席篡窃顣頞脆响撮取雕栏玉砌调亭顿兵烦酲辅宣皋傅故技古旧孤直邯郸步皇闱缄藏教喻褯子畿疆浄业扃牖寄送极夜觉晧跼屈口脂榴颗隆洽梅萼朦混冥臣木人石心募役法衾衽鹊巢曲几日辔衰息私祧汤碗童齿突明外径瘟气相篮犀检戏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