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疏放的意思、疏放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疏放的解释

(1) [self-indulgent]∶任性而为,不检点

欲填沟壑唯疏放,自笑狂夫老更狂。——杜甫《狂夫》

(2) [unconventional]∶指文章不受常格拘束

词气疏放

详细解释

亦作“疎放”。1.放纵;不受拘束。《晋书·阮孚传》:“蓬髮饮酒,不以王务婴心…… 王导 等以 孚 疏放,非京尹才,乃除都督 交 、 广 、 寧 三州军事、镇南将军,领平 越 中郎将、 广州 刺史、假节。” 唐 杜甫 《狂夫》诗:“欲填沟壑唯疏放,自笑狂夫老更狂。” 仇兆鳌 注:“ 向秀 《思旧赋》:‘ 嵇康 志远而疏, 吕安 心旷而放。’公诗每用疏放,本此。” 宋 陆游 《读王摩诘诗赋古风》之九:“往来江湖间,垂老犹疏放。” 清 陈维崧 《念奴娇·送韩闻西之吴门》词:“平生疎放,几曾甘受羈束?”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第七篇:“ 魏 晋 以来,乃弥以标格语言相尚,惟吐属则流於玄虚,举止则故为疏放。”

(2).释放;解除约束。《宣和遗事》后集:“ 金 天辅 十一年春正月一日,大 金 例疎放囚禁,虽死囚亦得少出。” 明 罗贯中 《风云会》第三折:“有那等,顺天时、达天理、去邪归正皆疎放;有那等,霸王业、抗王师、耀武扬威尽灭亡。”《警世通言·白娘子永镇雷峰塔》:“ 许宣 照‘不应得为而为之事’,理重者决杖免刺,配牢城营做工,满日疎放。” 严敦易 校注:“疎放,释放。”

(3).指遣散。《水浒传》第八十回:“随取金银缎匹,赏赐 叶春 ;其餘人匠,各给盘缠,疏放归家。”

(4).稀疏地开放。 唐 杜甫 《西阁雨望》诗:“菊蕊凄疏放,松林驻远情。”

(5).疏忽松懈。 明 单本 《蕉帕记·捣巢》:“用挠鉤将他搭上,休疎放,把囚车押在一边厢。”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疏放"在汉语中具有双重语义维度,可从以下角度进行阐释:

一、行为举止范畴 指不拘礼法、洒脱自在的处世态度。《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定义为"言行不受拘束,放任自然",其语义可追溯至唐代杜甫《狂夫》诗中"欲填沟壑唯疏放"的文人风骨表达。清代赵翼《瓯北诗话》评李白"一生疏放,不拘绳检"更强化了该词与名士风范的关联。

二、文学审美范畴 特指创作风格的简练洒脱。《汉语大词典》将其列为"疏朗放达"的艺术特征,明代胡应麟《诗薮》评价陶渊明"文体省净,殆无长语,疏放之中自具淳味"即此意涵。该用法常见于古典文论体系,与"密丽"形成美学对照。

按:《现代汉语词典》《辞海》《汉语大词典》均为商务印书馆、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权威工具书,因版权保护未提供电子版链接,建议读者查阅实体书或官方数据库获取完整释义。

网络扩展解释

“疏放”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shū fàng,主要包含以下含义:

一、基本释义

  1. 放纵不羁
    指人的性格或行为任性而为、不受拘束,常用于形容不拘小节或狂放洒脱的状态。例如杜甫《狂夫》诗中的“欲填沟壑唯疏放,自笑狂夫老更狂”。

  2. 文章风格自由
    形容文章或言辞不受传统格式限制,自然洒脱。如“词气疏放”即指文风奔放、不拘常格。

  3. 释放或解除约束
    古义中可表示释放囚犯或遣散人员,例如《水浒传》中的“一干人等,疏放听候”。


二、延伸义项


三、词语构成


四、应用场景

  1. 人物性格:如“他为人疏放,不拘礼法”。
  2. 文学评论:如“这首诗疏放豪迈,突破了传统格律”。
  3. 历史文献:多用于描述释放人员或遣散军队的语境。

如需更完整的古籍例句或权威解析,可参考搜狗百科等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暗礁险滩白拈贼版曹棒棒鸡本朝本官不孝之子不足惜参正筹措吹散出言不逊畜枕锄诛从斜大立菊恶贯已盈耳目喉舌副王丐头哥钟攻劘灌寖骨结核雇赁孤孀毫笺耗余还必须荒忽花酿化衣尘豁免权剿合禁中记叙绝景闚闪兰质熏心离怨慢声茅菅民圩谋迹盘陀路评奖切入砌累青雨茕子三魂七魄三泉商飇沈寂蛇婆手文疏闿宿习幄帟伍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