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鸣铙的意思、鸣铙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鸣铙的解释

敲击铜铙。 宋 范成大 《涪州江险不可泊入黔江檥舟》诗:“篙师絶叫敺川灵,鸣鐃飞渡如奔霆。”《元史·刑法志四》:“诸俗人鸣鐃作佛事者,禁之。”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鸣铙"是汉语中一个具有历史感的专有名词,指古代军队或仪仗队使用的铜制打击乐器。该词由"鸣"(发声)与"铙"(乐器名)组合构成,属动宾结构合成词,读音为míng náo。

从器物形制考据,铙作为商周时期诞生的青铜乐器,形制与钟相似而体型较小,通常由青铜铸造,使用时口部朝上,通过木槌敲击凸起部位发声。据《周礼·地官》记载,铙在军旅中具有传递信号、指挥进退的重要功能,《诗经·小雅》"钲人伐鼓"郑玄注中亦提及铙钲相军事用途。

在文化内涵层面,鸣铙不仅作为古代军事行动的指挥工具,更发展为礼乐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宋代《乐书》详述其"止鼓退军"的实战功能,明代《三才图会》则系统收录了不同形制的铙器图谱。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从字源学角度解析:"铙,小钲也。军法,卒长执铙",印证了其在古代军事编制中的法定地位。

现代考古发现为此提供了实物佐证,殷墟妇好墓出土的五枚编铙,经测音证实具备完整的音阶体系,印证了《周礼》"以金铙止鼓"的文献记载。这类青铜乐器在当代传统音乐研究中仍具学术价值,如曾侯乙墓出土文物中铙与编钟的配套使用,展现了古代礼乐制度的精密性。

主要参考资料:

  1. 汉语大词典编纂处《汉语大词典》(第七版)
  2.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殷墟妇好墓》
  3. 中华书局《周礼注疏》
  4. 上海古籍出版社《说文解字注》

网络扩展解释

“鸣铙”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背景可结合历史文献和字形结构进行解析:

1.词义解析

2.字形结构

3.历史与文化应用

如需进一步了解铙的形制或具体历史用例,可参考古代礼乐制度或考古研究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

八贵本趣便当标译兵戈避贤驿庇依惨号惨切产品质量馋涎欲滴嗔忿出防荡检逾闲大头菜點綉女缔姻东帝渡荒法例观阙顾瞻汗褟儿号呶轰天后腰魂色加班计极极战开尔文电桥匡俗山两极梨干龙兴凤举蟒虺眇末密司忒谬为墨痴爬罗牵引力切切嚓嚓清纯权任荣荷散摊善不上落十六罗汉硕彦蒐讨缩成一团倜踼通带枉遏挽推卧兔崄夷谢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