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汉书·匈奴传下》:“ 昌 猛 与单于及大臣俱登 匈奴 诺水 东山 ,刑白马,单于以径路刀金留犂挠酒,以 老上单于 所破 月氏王 头为饮器者共饮血盟。” 颜师古 注引 应劭 曰:“径路, 匈奴 宝刀也。金,契金也。留犂,饭匕也。挠,和也。契金著酒中,挠搅饮之。”用宝刀“径路”、饭匕“留犂”搅酒,作血盟之饮,是 汉 时 汉 与 匈奴 间订盟的一种仪式。后以“留犂挠酒”谓汉族王朝与其他少数民族统治者订立和约。 宋 王安石 《次韵平甫喜唐公自契丹归》:“留犂挠酒得戎心,绣袷通欢岁月深。” 宋 秦观 《送林次中奉使契丹》诗:“留犂挠酒知胡意,尺牘貽书见 汉 情。”
“留犂挠酒”是一个具有历史渊源和多重解释的成语,其含义需结合原始典故和现代用法综合理解:
现代常用解释()
多形容人沉迷享乐、不务正业的状态,如“停留于耕作(留犂)却只顾饮酒作乐(挠酒)”,引申为“闲散度日,缺乏实际行动”。
原始典故含义()
源自《汉书·匈奴传下》,描述汉朝与匈奴订盟的仪式:用宝刀“徑路”和饭匕“留犂”搅动酒水,混合契金(象征盟约的金属),双方共饮血酒以示结盟。后多指汉族王朝与少数民族订立和约。
建议使用时结合上下文,区分历史典故与日常比喻,避免歧义。
《留犂挠酒》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指酒量高强,能喝得很多。形容一个人善于酒量,能够喝下很多酒。
《留犂挠酒》的拆分部首和笔画如下:
留(田+刀)- 部首田,总笔画5
犂(牛+刀)- 部首牛,总笔画7
挠(手+刀)- 部首手,总笔画10
酒(酉+口)- 部首酉,总笔画10
《留犂挠酒》这个成语的来源尚不明确。繁体字中的写法为《留犁挠酒》。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中,有些字形可能略有不同。然而,对于《留犂挠酒》这个成语,并没有发现其具体的古代字形变化。
1. 他是个真正的《留犂挠酒》,无论别人怎么劝,都能够一口气喝完整瓶酒。
2. 那个饭局上,他喝了十几杯酒,完全显示了他的《留犂挠酒》实力。
留连忘返、留存、酒力、酒量、饮酒、酗酒
豪饮、大醉、能酒
酒量低、不能喝酒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