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课捕的意思、课捕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课捕的解释

责令捕捉。 晋 王羲之 《与尚书仆射谢安书》:“上命所差,上道多叛,则吏及叛者席卷同去。又有常制,輒令其家及同伍课捕。课捕不擒,家及同伍寻復亡叛。”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课捕"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现代汉语中已不常用,其核心含义与官府对抓捕逃犯或完成缉捕任务的考核、责成相关。以下是基于权威汉语词典及古籍的详细解释:


一、字义分解与合成词义

    • 本义指考核、查验(《说文解字》:"课,试也"),引申为征收赋税、责令完成(如"课税")。
    • 在司法语境中,特指官府对官吏职责的督查与问责(《古代汉语词典》:"课,按规定的标准考核")。
    • 指捉拿、逮捕(《说文解字》:"捕,取也"),如"捕盗""捕快"。
  1. 合成义

    "课捕"即官府责成吏员限期抓捕逃犯或完成缉捕任务,并对其结果进行考核。强调官方指令与责任追究的双重含义。


二、历史语境与用法

该词多见于唐宋律法文献,体现古代司法制度中的责任连带机制:


三、现代认知与学术定位

现代词典如《汉语大词典》 将"课捕"释为:"责令追捕。旧时官府对捕役限期捕人,逾期予以处罚。" 其本质是古代行政追责制度在司法领域的体现,反映了官僚体系中对执行效率的强制性要求。


参考文献

  1.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商务印书馆,2012年。
  2. 《唐律疏议》,[唐]长孙无忌等撰,中华书局点校本。
  3. 《宋刑统》,[宋]窦仪等撰,法律出版社校注本。
  4.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05年。

网络扩展解释

“课捕”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在不同来源中存在差异,需结合权威性较高的资料进行解释:

一、核心词义

“课捕”指责令捕捉,多用于官府强制要求相关人员追捕逃犯或叛逃者()。例如晋代王羲之在《与尚书仆射谢安书》中提到,官府会命令逃犯的家属及同伍(古代户籍编制单位)负责追捕,若未能完成任务,相关人员可能面临连带责任。

二、制度背景

该词反映了古代中国的连坐制度。据记载,若追捕失败,逃犯的家属和邻居可能被迫再次逃亡,形成恶性循环()。这种强制追捕的责任机制常见于魏晋时期的法令。

三、词源解析

四、常见误解

部分现代资料(如)将其解释为“学习中解决难题”,可能是因“课”的现代教学含义导致的误读。但根据古籍引证和权威词典,该词实际与法律追责相关。

建议查询《晋书》《王羲之文集》等古籍原文或《汉语大词典》获取更详细背景。

别人正在浏览...

案无留牍奥山白腻巴篱棒喝弁兵镳镳博览古今不絶如缕不了事涔水乘杯赪柯赤旂打颤定额税鼎社干号钩剺鼓鱼撼天震地鹄鹄魂胆茧薄教导员交响曲解赴寄附祭哜稷黍啾嚄酒头计无复之据图刎首看活狂谈黎黑灵扉龙准露冕落差猛不防明恩名义末庭乾隔涝汉子切悫情投意忺肉红圣译石密屎盆儿算术平均数苏摩遮戃恍团龙未婚妻乌驳无心云献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