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兵要的意思、兵要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兵要的解释

(1).犹兵权。《左传·闵公二年》:“ 先友 曰:‘衣身之偏,握兵之要,在此行也,子其勉之!偏躬无慝,兵要远灾,亲以无灾,又何患焉?’”《三国志·魏志·王粲传》:“今将军总皇威,握兵要,龙驤虎步,高下在心。”《新唐书·萧复传》:“ 復 尝言:‘艰难以来,始用宦者监军,权望太重,此曹正可委宫掖事,兵要政机,叵使参领。’” 宋 苏辙 《门下侍郎孙固乞致仕不许不允批答》之二:“卿事先帝於东宫,览兵要於西府,忠厚之节,始终不渝。”

(2).用兵的要术。《荀子·议兵》:“王曰:‘请问兵要。’ 临武君 对曰:‘上得天时,下得地利;观敌之变动,后之发,先之至:此用兵之要术也。’”《后汉书·南匈奴传》:“度辽将军 马续 素有谋謨,且典边日久,深晓兵要。”《三国志·魏志·郭嘉传》“表为司空军祭酒” 裴松之 注引 晋 傅玄 《傅子》:“ 绍 好为虚势,不知兵要。”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兵要的汉语词典释义与解析

“兵要”一词在汉语中属于复合词,其核心含义与军事战略、战争要领密切相关。根据权威辞书释义及历史文献考证,该词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1. 词义解析

    “兵”本义指兵器、军队,引申为战争、军事;“要”指关键、纲要。“兵要”即军事领域的关键原则或核心策略,常指战争中必须掌握的要领或制胜法则。例如《孙子兵法》中强调“兵者,诡道也”,即是对“兵要”的实践阐释。

  2. 历史演变

    古代文献中,“兵要”多用于兵书典籍。如《三国志·魏书》载“(曹操)深明兵要,变化若神”,指精通用兵的核心策略。现代汉语中,该词亦用于概括军事理论的基本原则,或引申为某领域的关键策略。

  3. 用法示例

    • 古籍用例:《六韬·兵道》云“凡兵要,在于密察敌意”,强调战争中需详察敌方动向。
    • 现代语境:如“企业经营需深谙市场兵要”,此处借喻竞争策略的关键要素。
  4. 权威出处参考

    • 《汉语大词典》:定义“兵要”为“用兵的要术;战争的要领”。
    • 《辞海》:释作“军事上的重要原则或策略”,并收录于军事术语条目。

以上解析综合古代文献与权威辞书,系统呈现“兵要”的词义内核及历史应用脉络。

网络扩展解释

“兵要”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包含以下两层含义,其解释和来源可综合多个权威文献进行说明:

一、基本含义

  1. 兵权
    指军事指挥权或掌控军队的核心权力。例如:

    • 《左传·闵公二年》提到“握兵之要”,强调掌握军事主导权的重要性。
    • 《三国志·魏志·王粲传》中“握兵要”也指将领统率军队的权力。
  2. 用兵的要术
    指战争中的战略战术或核心原则。例如:

    • 《荀子·议兵》记载临武君回答“兵要”时,提出“天时、地利、观察敌情”等关键要素。
    • 《后汉书·南匈奴传》称马续“深晓兵要”,即精通军事策略。

二、补充说明

三、总结

“兵要”一词兼具“军事权力”与“战争策略”的双重含义,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其古典用例丰富,常见于《左传》《荀子》等典籍,体现了古代对军事核心问题的重视。

别人正在浏览...

宝像备要荜辂兵民佛泥博闻强志博议不教而诛惨绿昌盛场务丹侣得标抵官囮子方凿圆枘发颐扶犂手瓜皮艇故邱焊锡花绿头还要悔非坚峻叫战解纷排难禁黜近身纠坐绝世无双儁茂客次搕额空海来辕蹥踡猎俊埋冤马罗披漫不经意抹月秕风女丁蓬瀛品式乔干壤驷三号少先队员身亡水镖束溼舒翼四鄘佻弱顽涩威怯铣床携离新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