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禁黜的意思、禁黜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禁黜的解释

禁锢罢黜。谓罢免官职并禁止参与政治活动。《晋书·慕容皝载记》:“ 王宪 、 刘明 ,虽其罪应禁黜,亦由孤之无大量也,可悉復本官,仍居諫司。”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禁黜是一个古汉语词汇,主要用于描述古代对官员的严厉处罚行为。其核心含义是免除官职并加以禁锢,即不仅罢免其职务,还限制其人身自由或政治权利。以下从汉语词典角度详细解释:

  1. 基本释义: “禁黜”指古代帝王或朝廷罢免官员的职位,并禁止其再参与政事或担任官职。它比单纯的“罢免”(黜)更为严厉,增加了“禁锢”(禁)的惩罚,意味着被处罚者不仅失去官职,还可能被剥夺一定的社会活动自由或政治前途。其性质接近于现代意义上的“革职永不叙用”并附加人身限制。来源:《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对“禁黜”条目的释义。

  2. 字义分析:

    • 禁:本义指禁止、制止,引申为禁锢、关押、限制。在此词中强调对官员后续政治权利和人身自由的剥夺或限制。
    • 黜:本义指贬退、废除、罢免。在此词中特指免除官职。
    • 二字结合,“禁黜”强调了对官员的双重惩罚——既解除其职务,又施加禁锢的处分,体现了处罚的严重性。来源:《说文解字》对“禁”、“黜”二字的字源及本义解释(中华书局)。
  3. 文献用例: 该词多见于古代史书、政论文献,记载对犯重罪或失职官员的惩处。

    • 例如,《后汉书·卷六十一·左周黄列传》记载:“(周举)劾奏贪猾,表荐公清,朝廷称之。后坐请托,禁黜归家。” 此例说明周举因“请托”(走后门、徇私情)之罪被处以“禁黜”之罚,即被罢官并禁锢在家。来源:《后汉书》相关章节记载(中华书局点校本)。
    • 又如,《宋书·卷八十四·邓琬传》载:“琬性鄙暗,贪吝过甚,财货酒食,皆身自量校。至是父子并卖官鬻爵,使婢仆出市道贩卖… 世祖悉免官,禁锢终身。” 其中“禁锢终身”即“禁黜”的体现。来源:《宋书》相关传记(中华书局点校本)。
  4. 同义词与辨析:

    • 罢免/黜免:仅指解除官职,不包含禁锢之意。
    • 削籍/除名:指从官员名册中除名,取消官员身份,严重程度接近“禁黜”,但“禁黜”更强调附加的人身限制。
    • 禁锢:指限制人身自由或政治权利,是“禁黜”处罚的一部分。单独“禁锢”不一定伴随罢官(如对平民),而“禁黜”必然包含罢官。来源:古汉语常用词辨析研究(相关学术论文或工具书)。

“禁黜”是一个古代吏治术语,指将官员革除官职并同时施加禁锢的严厉处罚,体现了古代对官员渎职或犯罪行为的重惩制度。其核心在于官职免除与人身/权利禁锢的双重惩罚属性。

网络扩展解释

“禁黜”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具体含义和用法如下:

词义解释

禁黜(拼音:jìn chù)指对官员进行双重处罚:既罢免其官职,又禁止其参与政治活动。其核心含义是“禁锢罢黜”,即通过行政手段剥夺官员的职位及政治权利。

词语结构

出处与用法

该词最早见于《晋书·慕容皝载记》,原文提到:“王宪、刘明,虽其罪应禁黜,亦由孤之无大量也。”此处指因罪罢免官员并限制其政治活动。古代多用于描述帝王或权臣对失职官员的严厉处置。

近义词辨析

注意事项

  1. 现代汉语中极少使用,多见于历史文献或古典文学研究。
  2. 与“罢免”不同,禁黜带有终身禁止复出的附加惩罚性质。

建议需要深入探究古代官制时,可参考《晋书》《资治通鉴》等原始史料。

别人正在浏览...

霸轨霸国白豆褒禅山绷褯兵微将寡不显山,不显水残篇朝践程位趁试传入大坰之惭胆悸登跻顶用度牒繁聚封瘗伏节革枭规圆过份汗粒核选鸿炉嘉政衿襘廐卒旷世无匹昆苗阑楯劳效厘捐理剧剸繁六采麻力蛮娘密法牛金抢丧踵魂琼璧上下忙羶腻圣惪设喻石拓霜凋夏緑松罗泝端竟委素湍桃蹊柳曲特赦同心一力投机取巧脱袍退位唯物论文人化下庠系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