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灵犀的意思、灵犀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灵犀的解释

[rhinoceros horn] 犀牛角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李商隐《无题》

详细解释

(1).犀牛角。相传犀角有种种灵异的作用,如镇妖、解毒、分水等,故称。 唐 韩偓 《八月六日作》诗之四:“威凤鬼应遮矢射,灵犀天与隔埃尘。” 宋 欧阳修 《再和圣俞见答》:“如其所得自勤苦,何惮入海求灵犀。” 宁调元 《秋兴用草堂韵》:“分波终仗灵犀力,填海犹存精卫心。”

(2).旧说犀角中有白纹如线直通两头,感应灵敏。因用以比喻两心相通。 唐 李商隐 《无题》诗之一:“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宋 张孝祥 《减字木兰花》词:“玉立娉婷,一点灵犀寄目成。” 元 郑光祖 《倩女离魂》第四折:“没揣的灵犀一点潜相引,便一似生箇身外身。” 明 王玉峰 《焚香记·盟誓》:“但得皆如意,两情称。始信一点灵犀,诚通海神。”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灵犀一词在汉语中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其核心含义可从以下三个层面解析:

一、基础释义

指犀牛角中央的贯通白线。古代传说犀牛是灵异之兽,其角中的白纹贯通两端,能感应灵异之事。《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将其释义为“犀牛角”,并强调其“感应灵异”的特性,引申为心意相通、默契共鸣的状态。

二、文化渊源与象征

此词的文化意蕴源于唐代李商隐《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的名句: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诗中以“灵犀”比喻恋人虽无羽翼相聚,却因心意如犀角白纹般贯通而彼此相知。这一意象被《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解读为“精神契合的至高境界”,成为后世表达默契共鸣的经典隐喻。

三、现代引申义

在现代汉语中,“灵犀”脱离具体物象,主要承载两层抽象含义:

  1. 心灵默契:形容人与人之间无需言语即可理解对方心意的深度联结,常见于描述知己、伴侣或创作共鸣。
  2. 敏锐直觉:指对事物本质或发展趋势的精准洞察力,如“艺术家的灵犀捕捉到时代脉搏”。

参考资料

  1. 李商隐《无题》诗,《全唐诗》卷五百三十九,中华书局1960年版。
  2. “灵犀”词条,《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2016年。
  3. 周振甫《李商隐选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对“心有灵犀”的典故考释)。
  4. 《汉语大词典》“灵犀”释义,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7年。

网络扩展解释

“灵犀”是一个源自古代传说的词语,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详细解析:

一、本义与传说 “灵犀”最初指犀牛角,尤其特指角中贯穿两端的白色纹理。古人认为犀牛是灵异之兽,其角具有特殊感应能力(如镇妖、解毒等),这种白纹被视为灵性的象征。

二、比喻义

  1. 心意相通
    李商隐在《无题》中写下“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以灵犀的贯通纹理比喻恋人/知己间无需言语的默契,引申为情感或思想的深度共鸣。
  2. 敏锐的感知力
    古书记载犀角白纹“感应灵敏”,因此“灵犀”也用于形容人对事物的直觉或敏锐洞察力,如“灵犀一现”。

三、用法与延伸

总结
“灵犀”从具象的犀角白纹演变为抽象的情感纽带象征,承载了传统文化中对心灵感应的浪漫想象。其核心内涵始终围绕无形的默契与共鸣展开。

别人正在浏览...

本位鞭罚砭鍼並概冰泉不徒餐嚼剗涤常语程序动作丑态毕露船缆词藻宏丽科德碑订卖二滩水电站范蔡份量害寇寒痹合拢洪洪鸿胄厚实衚衕黄秧绛笼剪钱教研室金券军训攈摭开去卡拉奇廉白灵迹卤碱炉炭明知故问谬妄女婿扒龙旁寄蟠木嫔娥七八寝宴虬柯群空冀北上衣栅塘拭擦瞬息速疾钿璎畏景文疏无伤大体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