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铁券的美称。帝王赐大臣的信物。《北史·节义传·尧君素》:“朝廷又赐金券,待以不死, 君素 卒无降心。”《新唐书·苑君璋传》:“ 高祖 遣 鴈门 人 元普 赐金券,会 頡利 亦召之,意犹豫。”《金史·熙宗纪》:“七月甲午, 回鶻 遣使来贡……丁酉,赐 宗弼 金券。”
(2).能直接兑换黄金的票证。 廖仲恺 《钱币革命与建设》:“现时金之流通,几全借纸币或金券,而金之本身,藏诸国库。”
“金券”一词在不同语境下有多种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帝王赐予的信物
指古代帝王颁发给大臣的“铁券”,象征特殊荣誉或免罪特权。例如《北史》记载,尧君素被赐金券以表忠诚。这类金券多用于表彰功绩或巩固君臣关系。
兑换黄金的凭证
近代指可直接兑换黄金的票证,如廖仲恺提到的金券与纸币并行流通,黄金本身则存于国库。
优惠券或代金券
在商业领域,金券常作为等值于金币的优惠凭证,用于特定消费抵扣。例如提到餐馆代金券可重复使用,指出其不可找零,属于额外奖励品。
地方政策工具(特定含义)
根据佛山市南海区政策,金券是政府发放的融资支持凭证,持券人可享受贷款利率优惠、财政补贴等,用于土地整治项目。这类金券具有明确的金融功能,需经审批后发放。
若需了解具体政策或历史案例,可参考政府文件(如)或《北史》等文献。
金券是指一种可用于购买商品或享受服务的特定货币凭证。它可以是实物形式,如代表某种商品或服务的券,也可以是电子形式,如代表购物、旅游或娱乐等的虚拟券。金券通常具有一定面值,可以在特定商家或指定场所兑换对应的商品或服务。
金券的拆分部首是 "钅" 和 "刀"。"钅" 是由 "钅" 部首组成,表示与金属有关的事物。"刀" 是由 "刀" 部首组成,表示切割或分割的意思。
金券的总笔画数为10画。
金券一词最早出现在中国大陆,由于金券作为一种特定消费凭证逐渐流行起来,因此得到了广泛的使用。在繁体字中,金券的写法与简体字相同。
在古代,金券的写法并不如今天一般统一。有一种古代写法是 "๚釒刀",釒为金字的古代异体字。这种写法将金券的物质属性和可以切割的特性进行了明确的表达。
1. 每个购买价值满100元的顾客将获赠一张价值10元的金券。
2. 我用金券兑换了一台新电视。
1. 金牌券
2. 代金券
3. 赠券
4. 折扣券
5. 入场券
1. 代金券
2. *********
3. 礼券
4. 购物券
5. 现金券
1. 现金
2. 实物
3. 原价
4. 交易
5. 货币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