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畏景的意思、畏景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畏景的解释

(1).夏天的太阳。 唐 刘言史 《广州王园寺伏日即事寄北中亲友》诗:“曲池煎畏景,高阁絶微飈。” 唐 刘得仁 《和郑校书夏日游郑泉》:“太虚悬畏景,古木蔽清阴。” 宋 文天祥 《七月二日大雨歌》:“积阴緜五旬,畏景淡无光。”

(2).指夏天。 唐 白居易 《旱热》诗之二:“持此聊过日,焉知畏景长。” 宋 柳永 《郭郎儿近拍》词:“新霽,畏景天气,薰风帘幕无人,永昼厌厌如度岁。” 金 元好问 《同白兄赋瓶中玉簪》诗:“畏景众芳歇,仙葩此夷犹。”参见“ 畏日 ”。

(3).比喻艰难的处境。 宋 梅尧臣 《范景仁紫微见过亦谒不遇道上逢之》诗:“朝游 翔凤池 ,暮直中书省。无由见颜色,况乃当畏景。”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畏景是汉语中一个具有古雅色彩的词汇,主要包含以下两层含义:

一、指代夏季的烈日或酷暑 《汉语大词典》指出,“畏景”本义指“令人畏惧的日光”,特指盛夏炽热的阳光。例如唐代韩愈《游青龙寺赠崔大补阙》诗有“赫赫炎官张火伞,畏景烁地雷霆骇”的描述,生动展现烈日灼烧大地的景象。宋代陆游《酷热》中“畏景中天驻,凉飔少室来”亦用此义。

二、引申为对时光流逝的敬畏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提到,古人常将“景”通“影”,暗含光阴流逝之意。因此“畏景”也用于表达对时间消逝的忧惧,如元代方回《次韵汪以南闲居》中“畏景宁延晷,争秋捷自强”,此处“畏景”即暗含对人生短暂的感慨。

该词在古典诗词中使用频率较高,现代汉语中多见于学术文献对古代气候现象或时间观念的研究。其构词特点符合汉语“偏正结构”造词法,核心语素“景”通过修饰语素“畏”产生新义,这种构词方式在《说文解字注》中亦有印证。

网络扩展解释

“畏景”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解析:

  1. 夏天的太阳
    指夏季炽热的阳光,常用来形容酷暑。例如:

    • 唐代刘言史《广州王园寺伏日即事寄北中亲友》中“曲池煎畏景”,以“煎”字强化烈日灼烧之感。
    • 宋代文天祥《七月二日大雨歌》中“畏景淡无光”,描绘夏日阴云遮蔽烈日的场景。
  2. 指夏天
    延伸为对夏季整体的代称,如:

    • 白居易《旱热》诗“焉知畏景长”,感叹夏日漫长难耐。
    • 金代元好问《同白兄赋瓶中玉簪》中“畏景众芳歇”,描述夏季花卉凋零的景象。
  3. 比喻艰难的处境
    通过借代手法,表达困境或压力。例如:

    • 宋代梅尧臣诗中“况乃当畏景”,以酷暑暗喻仕途艰辛。

补充说明

建议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并参考《汉语大词典》或古籍原文进一步考证。

别人正在浏览...

百依百从磅磄备该辩正宾侣不虞之隙漕计抄夺鹑服心塞打扮大搜牒书冬寒幡华封己枫叶负局生刜落干窦港汊隔间割取公父公人沟郭轨容国际性行疾如飞鬟影昏暴见新解结锥金山伯几社九鳸橘露老米饭揑杀不成团六征麓原免却内忌内军辇输槃瓠求须群英会摄代胜否霜锐竖柜死没腾外侨外设顽痹婉妙卫生局现代戏相踶下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