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害的盗贼。 汉 焦赣 《易林·豫之大畜》:“住车醊酒,疾风暴起,泛乱福器,飞扬位草,明神降禄,道无害寇。”
“害寇”是一个汉语词语,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要点综合解释:
基本含义
“害寇”指为害的盗贼或敌寇,强调对破坏社会安定者的打击。其中“害”表示伤害、损害,“寇”指强盗、侵略者,组合后多用于描述消除危害的敌对势力。
词语构成与延伸解释
使用场景
常见于描述战争、治安维护或打击犯罪的语境,例如:“方羽曾听薛婉婷讲述王钦若谄害寇准的历史事件”。
例句与文献引用
注意点
部分网络解释可能混淆“害寇”与成语用法,需结合权威词典(如汉典)确认其规范含义。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或例句,可参考汉典、查字典等来源。
害寇(hài kòu)是一个汉字词语,意为对付敌寇。害字的部首是宀,笔画数为5;寇字的部首是寸,笔画数为11。
《害寇》一词源自《汉书·郑国充栾谌传》:“臣为郑韩使齐,因闻内害寇盗至河阳,而县官皆非郡人,多内盗,苦於无故岁时设市,多害寇”。这里的“害寇”指的是对内部的盗贼进行打击,保护河阳的安全。
繁体字“害寇”的写法与简体字相同。
古时候,汉字的写法会有一些变化。《说文解字》称,寇字的古字写法为“寇”,即只有一个“寇”字,没有加上冒号的“攵”部首。
例句:
1. 当地政府及时采取措施,成功害寇,维护了社会的安宁。
2. 这位将军因为成功害寇,被人们称之为“寇终霸业”。
组词:害人、害虫、除害、反害、害群之马。
近义词:除寇、击寇、退寇。
反义词:护寇、招寇。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