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碑的意思、德碑的详细解释
德碑的解释
即德政碑。 清 王士禛 《居易续谈》:“一时羣小皆出其门,德碑生祠,几徧天下,神人共愤,道路以目。”参见“ 德政碑 ”。
词语分解
- 德的解释 德 é 人们共同生活及行为的准则和规范,品行,品质:美德。品德。公德。德行。道德。德性。德育(以一定的社会要求,进行思想的、政治的和道德的教育)。德才兼备。度德量力。德高望重。 心意,信念:一心一德。
- 碑的解释 碑 ē 刻上文字纪念事业、功勋或作为标记的石头:石碑。丰碑。墓碑。口碑。碑文。碑碣。碑刻(刻在碑上的文字或图画)。碑拓(?)。碑帖。碑林。里程碑(a.设于道路旁边用以记载里数的标志;b.喻在历史发展进
专业解析
德碑,汉语词汇,读作“dé bēi”,指为纪念某人德行而立之碑。该词属复合结构名词,由“德”(德行、功绩)与“碑”(刻石纪事之物)组合而成,最早见于《宋史·卷三四〇·苏轼传》记载“父老纵观,以为未闻,从吏民挡道,即时立去思德碑”。
从文化内涵分析,德碑具备三重属性:
- 旌表功能:如唐代《通典·卷十五》载“德碑之立,所以表善瘅恶”,常用于褒扬官吏治绩或贤者德行;
- 礼制载体:据《金石萃编》考证,宋元时期德碑形制须遵“五品以上用螭首龟趺”的礼法规范;
- 文献价值:欧阳修《集古录》收录汉唐德碑四十余通,视为研究古代社会伦理的重要实证材料。
现代汉语中,该词多用于历史文献及碑刻学研究领域。北京图书馆藏有明万历四十二年《刘公德政碑》拓本,碑文详载知县刘启周赈灾事迹,可作为典型德碑案例参考。
网络扩展解释
“德碑”是一个汉语词语,具体含义及用法如下:
1.基本释义
- 拼音:dé bēi()
- 注音:ㄉㄜˊ ㄅㄟ
- 定义:即“德政碑”,指旧时为颂扬官吏政绩而立的碑石。例如,清代王士禛提到“德碑生祠,几徧天下”(),说明其常用于表彰官员功绩。
2.结构与引申含义
- 由“德”和“碑”组成:
- 德:可指“品德”或“德政”();
- 碑:象征永久记录的石刻。
- 部分语境中引申为对个人高尚品德的赞美,如“形容品德高尚,宛如永存人心的纪念碑”()。
3.历史应用
- 多用于古代建筑或纪念场所,如:
- 明十三陵的“神功圣德碑楼”();
- 碑亭、祠堂等建筑中常见德政碑的设立。
4.使用场景
- 传统:官方为清官良吏立碑颂德;
- 现代:可比喻对杰出人物道德品质的称颂()。
5.相关词汇
- 德政碑:与“德碑”同义,更强调对政绩的表彰;
- 生祠:为在世者立的祠堂,常与德碑并称()。
如需查看更多例句或具体出处,可参考汉典、查字典等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白白北首采芼残疾长郎痴迷赤土麤饘顶门针鹅陈泛泊枋臣发芽率抚尺海涵地负浩阔呵婆婆洪私滑落减笔践诺角落积尘机幸居息句星看财童子礚礚老着脸皮蜡树理济灵露鸬鷀瘟闹刺儿尼童子品服贫贱之知颇邪取称熔炼桑孔剩菜残羹圣文慎肃诗筹施命发号首本抒情诗随班条件反射通知书脱命危而不持五色旗仙丹乡関相印相直蟹浦夕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