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铃杵的意思、铃杵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铃杵的解释

僧、道游方时手持的响器。《宋史·外国传六·天竺》:“ 至道 二年八月,有 天竺 僧随舶至海岸,持帝鐘、铃杵、铜铃各一。”《水浒传》第六一回:“ 吴用 手中摇着铃杵,口里念四句口号。”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铃杵是佛教密宗法事活动中常用的两种法器组合,分别指金刚铃与金刚杵,二者常配合使用,具有特定的宗教象征意义和实际功能。以下从汉语词典释义角度详细解析:


一、字义分解

  1. 铃(鈴)

    • 本义:金属制成的响器,中空,内有舌,摇动发声。
    • 佛教引申:特指金刚铃,形似钟,手柄常铸为佛首或金刚杵形,摇动时其声象征佛智清净,破除愚痴。
    • 来源:《汉语大词典》"铃"字条释"乐器"及"佛教法器"义项。
    • 本义:舂米或捶衣的木棒。
    • 佛教引申:特指金刚杵(梵语Vajra),原为古印度兵器,密宗赋予其"坚固不坏、断除烦恼"的象征。形制为两端对称的棱锥,中段为握柄。
    • 来源:《佛学大辞典》"金刚杵"条目释为"表如来金刚智之法器"。

二、词义合成与宗教内涵

铃杵作为组合词,代表密宗修法时的一对核心法器:


三、实际用途

  1. 仪式法器

    在密宗法会、灌顶仪式中,法师左手持铃(表智慧),右手持杵(表方便),摇铃挥杵以召请本尊、净化道场。

  2. 修行工具

    修行者持铃杵观想,象征以智慧断惑、以慈悲利他,如藏传佛教僧侣诵经时常用。

    来源:《中华佛教百科全书》"法器"章节对密宗仪轨的记载。


四、文化延伸

铃杵亦被视为密宗权威的象征。例如:


参考文献

  1. 汉语大词典编纂处.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 上海辞书出版社.
  2. 丁福保. 《佛学大辞典》. 文物出版社.
  3. [唐]一行. 《大日经疏》. 大正藏第39册.
  4. 中华佛教百科全书编辑委员会. 《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
  5. 扎雅·罗丹西饶. 《西藏佛教法器解读》. 民族出版社.

(注:因古籍及专业书籍无直接在线链接,标注纸质文献来源以符合学术规范。)

网络扩展解释

“铃杵”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多重含义,需结合历史、宗教及文化背景综合理解:

一、宗教法器与响器

  1. 基本定义
    铃杵是僧侣、道士云游时手持的响器,常用于宗教仪式或诵经活动。其结构通常由金属(如铜、铁)制成,一端为铃,另一端为杵,敲击时可发出清脆声响。

  2. 历史文献记载

    • 《宋史》提到天竺僧人携带“帝钟、铃杵、铜铃”至中国。
    • 《水浒传》中吴用使用铃杵念诵口号,体现其作为仪式工具的功能。
  3. 佛教象征意义
    在真言宗、天台宗等佛教流派中,铃杵是重要法器。不同钴数(如五钴、七钴)代表不同含义,例如五钴象征“五智”或“五佛”,体现修行者的精神境界。


二、古代乐器用途

铃杵亦为传统打击乐器,形似锤子,一端为锤头,另一端为铃舌。敲击时通过振动发声,音色清亮,常用于宫廷乐舞或民间音乐中调节节奏。


三、其他解释辨析

部分资料提及“铃杵”为成语,意为“对正义事业坚定不移”。但此说法仅见于个别来源,且缺乏文献佐证,可能为误传或引申义。主流解释仍以宗教和乐器为主。

建议:若需深入研究,可查阅《宋史》《水浒传》原文或佛教典籍,进一步验证其宗教与历史背景。

别人正在浏览...

飙然别啓策题蝉蜕蛇解城壍称赞充美滴酒不沾杜陵老飞控肺脏风恙風躅感移更窜构阑管窥筐举观山翫水观形察色徽尘鹘仑虎兕出柙假宠僬僬交嘴京圻寄杖絶怜军牒寇攘亏耗裂土分茅力劳洛禊门静脉墨敕辇夫潜精研思浅陋祈寒穷已热心苦口戎行软琅珰善不山驴王山妪石矴适度市怒时训瘦脊淑身孰视驮筐尪瘠威柄危脑帽伟然详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