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形察色的意思、观形察色的详细解释
观形察色的解释
见“ 观貌察色 ”。
词语分解
- 观的解释 观 (觀) ā 看,察看:观看。观止(赞叹所看到的事物极端完美,无以复加)。观风(a.暗中察看动静,以定行止;b.观察民间风俗习惯,生活状态)。观阵。观赏。观察。观感。参观。 看到的景象或样子:观瞻(
- 察色的解释 .观察颜色。.观察脸色。《韩非子·八奸》:“先意承旨,观貌察色,以先主心者也。” 三国 魏 刘劭 《人物志·材理》:“与通人言,则同解而心喻;与众人言,则察色而顺性。” 晋 陶潜 《庶人孝传赞·
专业解析
"观形察色"是汉语中的四字成语,其核心含义指通过观察人的外在形态和面部表情来揣摩内心活动。以下从汉语词典角度分层解析:
一、分字释义
- 观:《说文解字》释为"谛视也",指细致入微的观察(《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2012年版)。
- 形:本义为形体样态,《广韵》注"现也",强调外在可视特征(《古代汉语词典》,中华书局2005年修订本)。
- 察:含审视、辨析之意,《尔雅》解作"审也"(《辞源》,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
- 色:特指面部表情,《论语·颜渊》有"察言而观色"的经典用例(《中国成语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7年)。
二、整体释义
该成语强调通过视觉信息的双重捕捉——既关注肢体动作的"形",又注重表情变化的"色",进而达到推测他人心理状态的目的。其语义可追溯至《鬼谷子·反应篇》"因其言,听其辞,观其色,察其形",体现中国古代人际交往中的认知智慧(《成语源流大词典》,江苏教育出版社2011年)。
三、应用场景
在当代语境中,该词常用于心理学、管理学领域,指代非言语信息分析技巧。需要注意的是,其与"察言观色"存在细微差异:前者侧重形体与表情的同步观察,后者偏重语言与表情的关联判断(《现代汉语成语规范词典》,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5年)。
网络扩展解释
“观形察色”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guān xíng chá sè,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1.基本释义
- 指通过观察他人的神态、表情或行为,揣测对方的内心想法或意图。与“观貌察色”同义,强调通过外在表现推断心理活动。
2.出处
- 最早见于《水浒传》第十一回:“此是人之常情,更待多说……观形察色,见貌之情。”。
3.用法与语境
- 语法功能:多作谓语、宾语或定语,用于描述人际交往中的观察与推测。
- 应用场景:常见于文学或口语中,形容善于察言观色的人,如:“他善于观形察色,总能洞察他人情绪。”
4.近义词
5.补充说明
- 读音注意:成语中的“色”为多音字,此处读sè(书面音),与“色彩”同音;口语中可能读shǎi(如“落色”),但成语中需按书面音读。
- 示例扩展:太平天国洪仁玕在《英杰归真》中曾用此词批判术士的虚伪:“并造出无数捕风捉影之说,观形察色之机,以肥囊利己。”。
该成语强调通过细致观察外在表现来推测心理活动,既有文学底蕴,也适用于日常交际中的智慧描述。
别人正在浏览...
哀结八白室百折不挠八物背水陈笔悬抄胥摛布踟躇虫妖愁听穿綳促节打撺鼓儿道贺调查堕休粉恶呼风驰电逝各种乖疑毂击肩摩红顶子鸿荒黄公罏慧光江淮江曲翦径简涩椒涂疥壁戒律津门浚稽山开呵口回荖浓溪类丑料料窕窕臬台凭赖牵羊切肺轻肆榷厘山砦史体寿日宋磁陶朱公田戍同狴蕰藉稳子武气吴绡小帖霄峙撷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