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寇攘的意思、寇攘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寇攘的解释

(1).劫掠;侵扰。《书·费誓》:“无敢寇攘,踰垣墙,窃马牛,诱臣妾,汝有常刑。” 孔 传:“军人无敢暴劫人。” 宋 岳飞 《奏乞复襄阳札子》:“今外有 金 敌之寇攘,内有 杨么 之窃发。”

(2).引申指由兵匪劫掠侵夺所造成的祸乱。 宋 曾巩 《明州谢到任表》:“赖上威灵,致寇攘之熄灭;属时休庆,获稼穡之丰登。”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寇攘是汉语中一个具有历史深度的复合词,其含义可从词源与文献用例两方面解析。根据《汉语大词典》释义,“寇”指盗匪、劫掠者,“攘”本义为推、排斥,后引申为夺取、侵夺,组合后“寇攘”特指盗贼劫掠或外敌侵夺的行为。

从词源发展看,“寇攘”最早见于先秦文献。《尚书·费誓》载“无敢寇攘”,郑玄注:“寇,劫取也;攘,窃取也”,此处指禁止士兵抢夺民间财物。《诗经·大雅·桑柔》中“民之未戾,职盗为寇”亦印证了该词与乱世劫掠的关联。

在语义演变中,“寇攘”逐渐扩展为两类含义:一是指具体暴力掠夺行为,如《汉书·王莽传》所述“寇攘奸宄,害我人民”;二可比喻政治动荡或道德败坏,如宋代李纲奏疏“内忧寇攘,外惧强敌”。现代汉语中该词多用于历史文献或学术论述,日常口语已罕用。

网络扩展解释

“寇攘”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两方面详细解析:

一、基本释义

  1. 劫掠、侵扰
    指通过武力或暴力手段进行抢夺、骚扰。例如《尚书·费誓》记载:“无敢寇攘,踰垣墙,窃马牛,诱臣妾,汝有常刑”(),强调禁止士兵劫掠百姓。宋代岳飞在奏折中也提到“金敌之寇攘”,指外敌的侵扰行为()。

  2. 兵匪祸乱
    引申为因战乱或匪患导致的社会动荡。如宋代曾巩的《明州谢到任表》中,用“寇攘之熄灭”形容平定战乱后的安定()。

二、语境应用

三、补充信息

以上解析综合了古代文献和权威词典释义,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尚书》及宋代奏章原文()。

别人正在浏览...

皧皧剥人备闻飙口水标明步爵财政危机乘肩宸京愁疾仇杀钉螺凫卢貂圪蛋规礼鹤骨蝗灾话私婚啓胡扑搭见敝解札祭哜仅事镌功朘取蓝蒌两闸连职鸾偶履忠庙号邈思溟漠榠樝蜜苏密庸闹哄哄叛换鹏游骈错劈啪齐班气愤愤清定求知上唇墒沟晌觉善逝十诫视人如伤漱盂挑踢铜唇铁舌驼鷄献醻跣附廨舍息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