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先王遗教。《文选·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诗序>》:“去肃表乎时训,行庆动於天瞩。” 张铣 注:“时训,谓先王之教也。”
“时训”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主要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解析:
“时训”指先王遗留的教诲或遗教,常用于古代文献中表达对前代治国理念的尊崇。该词由“时”(指时代、时节)和“训”(教导、准则)组合而成,强调特定历史时期传承的教化内容。
现代汉语中,“时训”已较少使用,但在历史或文学作品中仍可见其踪迹。例如:
“夹在两支舰队之间的烟雾……让士兵像平时训练时那样有条不紊地行动。”
此处“时训”被引申为“常规训练”,但与原义略有差异,需结合语境理解。
“时训”的核心含义是历史传承的治国或道德教诲,多见于古代典籍。如需深入探究,可参考《文选》及张铣注本(来源1、7、8)。
《时训》是一本古代兵法书籍,主要讲述了战争策略、指挥战术和军队组织等内容。
时训这个词的拆分部首是“日”和“言”,其中“日”对应的是时间,而“言”则是指言语、语言。
这个词的总笔画数是15画。
《时训》最早是出现在战国时期,后经汉朝刘向整理编著成书。
在繁体字中,时训分别写作「時訓」。
在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中,时训的写法与现在相比略有不同,有些笔画的顺序和形状有所变化,但整体结构基本保持一致。
1. 阅读《时训》可以了解古代兵法的智慧。
2. 他一直学习《时训》,提高自己的领导能力。
时期、时光、训练、训诫、训斥
军事著作、兵书、兵法
和平、文艺、文化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