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錞于。古代“四金”之一。《周礼·地官·鼓人》:“以金錞和鼓。” 郑玄 注:“錞,錞于也。圜如碓头,大上小下,鸣之与鼓相和。” 北周 庾信 《三月三日华林园马射赋》:“玉律调鐘,金錞节鼓。” 唐 元稹 《代曲江老人百韵》:“集灵撞玉磬,和鼓奏金錞。”
“金錞”是古代一种青铜制的军乐器,属于打击乐器类别,以下是详细解释:
基本定义
“金錞”即“錞于”,由“金”(青铜材质)和“錞”(器物名)组成,整体呈圆筒形,上大下小,顶部多装饰虎形钮,可悬挂敲击发声。
用途与搭配
常与鼓配合使用,用于战争中指挥军队进退,通过金鼓之声传递号令。如《周礼·鼓人》记载“以金錞和鼓”,《淮南子·兵略》提到“鼓錞相望”。
历史背景
盛行于东周至汉代,是重要的军事信号器具,体现了古代声律与战术指挥的结合。
其他释义
“錞”另有一音读duì,指矛戟柄下端的金属套,但此意与“金錞”无关。
“金錞”是青铜铸造的军乐器,通过声音指挥作战,具有鲜明的历史军事文化特征。
《金錞》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是指黄金制成的金条或金锭。
《金錞》共有两个部首,左边部首是金字旁,右边部首是钅字旁。
根据笔画数来拆分,锛字的总笔画数为23,其中金字旁的笔画数为8,钅字旁的笔画数为15。
《金錞》一词来源于古代的铸造技术和经济贸易,是中国古代经济交流中常见的货币形式之一。它的繁体字为《金錞》。
在古时候,写作《金錞》的汉字是有一些差异的。金字旁旁边会写成“釒”,而不是现代的“金”字旁。钅字旁也会稍有变化。
1. 他手上拿着一块金錞,闪闪发光。
2. 这枚金錞的重量相当可观。
金库、金银、金融、金矿、金牌、金寨等。
金锭、黄金、宝砖,都可以作为《金錞》的近义词。
白银、铜钱等可以作为《金錞》的反义词。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