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錞于。古代“四金”之一。《周礼·地官·鼓人》:“以金錞和鼓。” 郑玄 注:“錞,錞于也。圜如碓头,大上小下,鸣之与鼓相和。” 北周 庾信 《三月三日华林园马射赋》:“玉律调鐘,金錞节鼓。” 唐 元稹 《代曲江老人百韵》:“集灵撞玉磬,和鼓奏金錞。”
金錞(jīn duì)是古代中国的一种青铜打击乐器,形似倒置的钟,属于“錞于”类乐器,多用于军乐或祭祀场合。以下是详细释义:
字形与字义
“金”指青铜材质,“錞”本义为矛戟柄末的金属套,后引申为顶部有钮的筒形乐器。合称“金錞”特指青铜铸造的錞于,其形制上大下小,顶部有钮用于悬挂,以槌击奏鸣响。
功能与用途
金錞常与鼓配合使用,见于军阵指挥或祭祀仪式。《周礼·地官·鼓人》载:“以金錞和鼓”,郑玄注:“錞,錞于也,圜如碓头,大上小下,乐作鸣之,与鼓相和。”表明其通过浑厚的音色协调鼓点,传递信号。
金錞作为礼乐重器,象征权力与秩序。《国语·吴语》载:“王乃秉枹,亲就鸣钟、鼓、丁宁、錞于、振铎”,可见其用于君王亲征的仪仗。汉代后逐渐衰落,但唐宋诗词中仍存“錞于”意象,如陆游《秋晓》诗“錞于独余古意存”,寄托怀古之情。
参考资料:
“金錞”是古代一种青铜制的军乐器,属于打击乐器类别,以下是详细解释:
基本定义
“金錞”即“錞于”,由“金”(青铜材质)和“錞”(器物名)组成,整体呈圆筒形,上大下小,顶部多装饰虎形钮,可悬挂敲击发声。
用途与搭配
常与鼓配合使用,用于战争中指挥军队进退,通过金鼓之声传递号令。如《周礼·鼓人》记载“以金錞和鼓”,《淮南子·兵略》提到“鼓錞相望”。
历史背景
盛行于东周至汉代,是重要的军事信号器具,体现了古代声律与战术指挥的结合。
其他释义
“錞”另有一音读duì,指矛戟柄下端的金属套,但此意与“金錞”无关。
“金錞”是青铜铸造的军乐器,通过声音指挥作战,具有鲜明的历史军事文化特征。
哀茕备盛璧还驳估补绽赤骨肋舂塘传教矬人待毙东牀娇婿斗升肠独抚杜陵杰独鹿頟颡翻空出奇丰胙俯临缚住黑心符和尚闳诞后驾花妖魂守饯赠家赀劲士抗活看作客兴郎闱凉天联缀龙膏倮体马眼没肚子密靖秘术沐猴舞目禁衲帛呕符亲誉人市柔艣三告官神驰涮锅子曙角苏方蜿蜒曲折吴中四士相掩闲缺小伙子小梅花下坡不赶,次后难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