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谓因受束缚而致丧失。《孟子·告子上》:“则其旦昼之所为,有梏亡之矣。” 孙奭 疏:“梏,手械也。利欲之制善,使不得为,犹梏之制手也。”一说:梏,搅。“梏亡”谓因受利欲搅扰而丧失本性。参阅 赵岐 注及 焦循 正义。 严复 《救亡决论》:“乃今者,当其做秀才之日,务必使之习为剿窃诡随之事,致令羞恶是非之心,旦暮梏亡,所存濯濯。”
(2).泛指丧失。 鲁迅 《而已集·当陶元庆君的绘画展览时》:“ 陶元庆 君的绘画,是没有这两重桎梏的。就因为内外两面,都和世界的时代思潮合流,而又并未梏亡 中国 的民族性。”
“梏亡”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古典文献和现代语义两个层面解析:
“梏亡”原指因受束缚或利欲搅扰而丧失本性或善念。其中:
该词最早见于《孟子·告子上》:“则其旦昼之所为,有梏亡之矣。”
总结来看,“梏亡”的核心在于因外在束缚或内在欲望导致的精神性丧失,需结合语境判断具体指向。
梏亡是一个汉语词汇,代表着束缚和死亡。它由两个部分组成:梏和亡。梏意味着束缚、困住,而亡表示消失、死亡、离开。
梏的部首是木,笔画数为4;亡的部首是亠,笔画数为3。
梏亡一词源自于古代汉语,经过演变和发展,最终构成了现代汉语中的这个词汇。相对于繁体字,梏亡的繁体写法为榾亡。
在古时候,梏亡的写法可能有所不同。古代汉字的书写形式和现代有所不同,因此古代对于梏亡的写法可能有些变化。
1. 心理的梦魇是他生活的梏亡。 2. 政府的腐败将导致整个国家的梏亡。
组词:束梏、束缚、困亡。
近义词:离去、去世、消亡。
反义词:自由、生存、繁盛。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