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莅盟的意思、莅盟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莅盟的解釋

會盟;締結盟約。《穀梁傳·僖公三年》:“公子 季友 如 齊 莅盟。” 清 薛福成 《庸盦筆記·史料一·裕靖節公殉難》:“一日, 裕公 望見 招寳山 上有白旗,頗心疑之,乃勸 步雲 以竭誠報國,且與之盟; 步雲 僞稱足疾,勉強莅盟。”

涖盟:參加盟會。《春秋·僖公三年》:“冬, 公子友 如 齊 涖盟。” 孔穎達 疏引《公羊傳》:“涖盟者何,往盟乎彼也。”《資治通鑒·晉安帝義熙十年》:“ 燕 主 跋 與 夏 連和, 夏王 勃勃 遣禦史中丞 烏珞孤 如 燕 涖盟。” 胡三省 注:“ 春秋 之時,列國釋仇通好,兩君不及相見而盟,必使其臣涖盟。” 清 魏源 《聖武記》卷六:“於是遣使往 江華島 涖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莅盟”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略有差異,主要涉及政治、外交或人際交往中的盟約行為。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莅盟(拼音:lì méng)指參與盟會或締結盟約的行為,常見于古代文獻中描述國家間或重要人物之間的結盟活動。

二、具體解釋

  1. 古代政治外交場景
    指兩國或諸侯派代表到約定地點會盟,如《穀梁傳·僖公三年》記載:“公子季友如齊莅盟”,即魯國公子季友前往齊國參與盟會。

  2. 締結盟約的過程
    強調盟約的正式性與儀式性,例如清代薛福成《庸盦筆記》提到官員“勉強莅盟”,體現盟約的嚴肅性。

  3. 現代擴展含義
    在當代語境中,可引申為高層人士或組織間的協商合作,如領導人共同籤署協議、達成共識等。

三、相關用法

四、權威來源說明

以上解釋綜合了《穀梁傳》、清代文獻及現代詞典的釋義(參考、5)。若需查看更多用例或曆史背景,可查閱《春秋》相關注釋或古代政治史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莅盟》的意思

《莅盟》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主持會盟、參加盟約。

拆分部首和筆畫

《莅盟》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為“艹”和“皿”,共計14個筆畫。

來源

《莅盟》是一個古代詞語,最早出現在《左傳·宣公二年》中,用來描述君王參加盟約的場景。

繁體

《莅盟》的繁體字為「蒞盟」。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的漢字書寫中,莅的艹部寫作「荊」,盟的皿部寫作「甕」。由于書寫形式的演變,現代漢字書寫将它們簡化為「艹」和「皿」。

例句

1. 君王親自莅盟,彰顯了他對盟約的重視。

2. 晚輩代表也将莅盟,共同見證這個曆史性的時刻。

組詞

莅臨、莅黨、莅會、莅事、莅台、莅效等。

近義詞

參加、主持、主辦、出席、加入。

反義詞

脫離、退出。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