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大门官的意思、大门官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大门官的解释

唐 代指御史大夫。《资治通鉴·唐文宗太和六年》:“ 德裕 惊喜泣下,曰:‘此大门官,小子何足以当之!’” 胡三省 注:“ 唐 制:大朝会,御史大夫帅其属正百官之班序,迟明列於两观,故以为大门官。”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大门官”是一个古代官职称谓,其含义和用法在不同历史文献中有明确记载。以下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的详细解释:

一、基本词义

“大门官”在唐代特指御史大夫,是中央监察机构的重要职位。这一称谓源于唐代朝会制度,御史大夫需在大朝会时率领属官整顿百官班序,并在黎明时分列于宫门两侧(即“两观”),因此得名。

二、词源与演变

  1. 词语构成

    • “大门”指官府或重要机构的门户,“官”即官员。最初字面意为“守卫大门的官员”。
    • 因御史大夫职责涉及维护朝廷秩序与礼仪,逐渐成为该职位的代称。
  2. 引申义
    后衍生出“担任重要职位的人”或“在某一领域具有权威地位者”的比喻义。

三、历史背景与职责

根据《资治通鉴》记载,御史大夫需在朝会中执行以下职责:

四、用法示例

唐代李德裕曾感叹:“此大门官,小子何足以当之!”(出自《资治通鉴》),表明该职位责任重大,非寻常官员可胜任。

五、相关辨析

需注意与普通“门官”(守门官吏)区别:“大门官”专指御史大夫,而“门官”泛指掌管门户的官员。

该词既是对唐代御史大夫的特定称谓,也隐含对高位重权者的比喻,体现了古代官职命名与职能的紧密关联。如需更完整信息,可参考《资治通鉴》或唐代职官制度相关研究。

网络扩展解释二

大门官这个词是指守卫大门的官员,也可表示官职或职务。下面是关于大门官的详细解释和相关信息: 拆分部首和笔画:大门官的部首是门(mén)和宀(mián),总共有12个笔画。 来源:大门官一词在《说文解字》中被介绍为官名,在古代有管理大门的职责。此外,在古代封建社会中,大门官还指担任保护皇家禁地和王室财产的官员。 繁体:大门官的繁体字是大門官。 古时汉字写法:根据古代汉字书写规则,大门官可以写作「大門官」。 例句:1. 这座城市的大门官负责督查城门,确保人民安全。 2. 大门官今日表示,出入大门的人数已经达到了新的纪录。 组词:大门官可以与其他词组成不同的组词,例如,大门官府、大门官员等。 近义词:大门卫、门房。 反义词:无。 希望以上信息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大门官这个词的意思和相关内容。如果还有其他问题,请随时告诉我!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