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力疾的意思、力疾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力疾的解释

(1).动作有力而迅速。《国语·越语下》:“今其来也,刚彊而力疾,王姑待之。”

(2).勉强支撑病体。《三国志·魏志·曹爽传》:“臣輒力疾,将兵屯 洛水 浮桥,伺察非常。” 唐 杜甫 《奉酬李都督表文早春作》诗:“力疾坐清晓,来诗悲早春。” 鲁迅 《且介亭杂文末编·续记》:“大病初愈,才能起坐,夜雨淅沥,怆然有怀,便力疾写了一点短文。”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力疾(lì jí)是古汉语中的复合词,由“力”(勉强支撑)与“疾”(疾病)组合而成,核心含义为强撑病体行动或处理事务。以下从释义、典籍用例及权威来源角度详细说明:


一、核心释义

  1. 带病勉强支撑

    指身患疾病仍竭力行动或工作,强调意志克服病痛的状态。

    典籍例证:

    《晋书·卞壸传》:“壸时发背,创犹未合,力疾而战。”

    (卞壸背疮未愈,仍带伤上阵。)

  2. 引申为尽力、竭力

    后引申为泛指竭尽全力从事某事,弱化“疾病”本义,侧重“勉力而为”。

    典籍例证:

    唐·杜甫《奉酬李都督表丈早春作》:“力疾坐清晓,诗成觉有神。”

    (杜甫晨起抱病作诗,诗成后反觉神思畅快。)


二、权威词典释义

  1. 《汉语大词典》

    释为:“勉强支撑病体。亦泛指尽力。”

    例证:鲁迅《致台静农》:“弟仍力疾编印《译文》。”

  2.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释为:“尽力支撑病体。如‘力疾从公’。”

  3. 《辞源》(修订本)

    释为:“病中勉力行事。”


三、典型用例与典故


四、语义演变


参考资料:

  1. 《晋书》(中华书局点校本)
  2. 《杜诗详注》(清·仇兆鳌注)
  3.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4.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第2版)
  5. 《辞源》(商务印书馆修订本)
  6. 《聊斋志异》(铸雪斋抄本)

(注:古籍原文可查阅中华书局、上海古籍出版社等权威版本;现代辞书建议参考纸质或官方数据库资源。)

网络扩展解释

“力疾”是一个汉语词汇,具有双重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一、动作有力而迅速

指行动时兼具力量与速度,常用于描述人或事物的迅猛状态。该释义最早见于《国语·越语下》:“今其来也,刚彊而力疾,王姑待之。”
示例:


二、勉强支撑病体

指在患病或虚弱时竭力坚持行动。此用法在历史文献中常见,例如:

  1. 《三国志·魏志·曹爽传》提到“臣輒力疾,将兵屯洛水浮桥”,描述带病指挥军队的场景;
  2. 杜甫诗句“力疾坐清晓,来诗悲早春”则展现诗人抱病创作的坚韧。

使用场景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出处或诗句背景,可参考《国语》《晋书》等古籍或相关解析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

艾纳安抵崩沮蠙珠璧廱僰道步量触蹶毳锡荡夷兜拕恩豢发纵指示附凤浮物还盖寒民寒心合成革呵噭贺兔头护阖火兜墙货赇建弼近爱进谋积岁拘持觉岸均州窑开寤炕孵连蒙带唬练明裣衽了如指掌流感流行鹿栅冕绅缅远纳污藏垢嚬蹙跷脉气度泉脉曲迂人迹乳牛乳臭小子书品苕苕头状花序微痾五经笥絃栝纤缛虓士小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