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艾蒳 ”。1.也称大艾。菊科。木质草本植物,叶互生,春末开花。我国产于 广东 、 广西 和 台湾 等省、自治区。将其叶片蒸馏后所得艾粉,精炼成艾片(也称冰片或艾脑香),可供药用,有解热、驱风、止痛、镇静之效。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三·艾纳香》﹝集解﹞引 马志 曰:“《广志》云:艾纳出西国,似细艾。”
(2).古松、梅等树皮上生出的一种莓苔。有香气。 唐 陆龟蒙 《苔赋》:“质被緑钱之美,香闻艾纳之奇。” 宋 周密 《浩然斋雅谈》卷中:“ 东坡 《梅》诗云:‘凭仗幽人收艾纳,国香和雨入莓苔。’艾纳,梅枝上苔也。”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三·艾纳香》﹝集解﹞引 马志 曰:“《广志》云:……松树皮上緑衣,亦名艾纳,可以和合诸香,烧之能聚其烟,青白不散。”
“艾纳”是一个多义词,具体含义需结合语境判断,主要包含以下两类解释:
菊科植物(大艾)
艾纳香是菊科木质草本植物,主要分布于广东、广西、台湾等地。其叶片可蒸馏提取艾粉(又称冰片或艾脑香),具有解热、驱风、止痛及镇静等药用功效。
文献记载: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提及艾纳香产自西域,形似细艾,松树皮上的绿色附着物也称艾纳,可用于调和香料。
树皮上的莓苔
古时松树、梅树等树皮上生长的带香气苔藓类植物,亦被称为“艾纳”。唐代陆龟蒙《苔赋》和宋代苏轼诗作中均提及此物,用于形容自然香气。
部分词典(如、2)提到“艾纳”作为形容词,形容人或事物的高尚品质或优美特质,常见于古代文人对艺术或品德的赞誉。但此用法在其他文献中较少出现,可能属于特定语境下的引申。
类型 | 特征 | 用途/意义 |
---|---|---|
菊科植物 | 木质草本,叶片可提炼艾粉 | 药用(解热、止痛等) |
树皮莓苔 | 松、梅树皮苔藓,有香气 | 香料调和,文学意象 |
引申形容词用法 | 形容高尚优美(需结合具体文本) | 文艺作品或人物品评 |
建议结合具体文献或语境进一步区分其含义。如需药用或植物学信息,可参考《本草纲目》等权威典籍。
艾纳(ài nà)是一个多义词汇,下面将介绍其不同的含义,拆分部首和笔画,来源,繁体写法,古时候的汉字书写方式,例句以及相关的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
在中文中,艾纳可以指代一个人名或一个地名,也可以用作一个姓氏。此外,它还有其他不同的含义,这取决于上下文。
艾纳的字形由"艹"和"㐅"组成,"艹"是草字头部首,"㐅"则是表示音符的部首。它的总笔画数为7画。
艾纳这个词是中国汉字的一个普通词汇,没有特定的来源故事。在繁体字中,"艾"字的字形保持不变,但"纳"字的字形会稍有不同。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中,艾纳的字形可能会有些差异,不过这些差异并不影响其含义和发音。
以下是一些使用艾纳这个词的例句:
- 他的名字是艾纳。
- 艾纳是我们这个城市的一个地名。
与艾纳相关的一些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
组词:艾玛、纳尔、艾延
近义词:纳、慧纳、纳西
反义词:丧、痹、讷
埃及半径怖惧补品侧脚里澈究春笋挫服厝意登曜点青揲蓍草幡然改途风患丰祚纷披忿噪弓韔公职搆衅固定电话闳侈不经佳快绛霄几簟惊哀诀行髡剔流遡隆然鸾锦駡天扯地冥臣摸搨懦弛判牍配列喷洒片记嚬伸切树倒根齐理曲原三嘏三越傻相慎测使符石库门尸位素餐素子天鼠条比无法无天呜呀呀纤道线装效绩晓箭携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