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评论书法优劣的书。历代以“书品”为题名的很多,其中较著名的有 南朝 梁 庾肩吾 《书品》、 明 杨慎 《书品》和 清 杨景曾 《书品》等。
(2).书法的风格造诣。 唐 张又新 《东林寺建碑记》:“ 北海 守 李公 ,文人之雄,书品之能者也。”
(3).册命的官品。 唐 杜牧 《战论》:“夫战輒小胜则张皇其功,奔走献状以邀上赏,或一日再赐,一月累封,凯旋未歌,书品已崇,爵命极矣……焉肯搜奇外死勤於我矣。此赏厚之过,其败三也。”
关于“词”和“书品”的解释如下,综合权威来源整理:
语言学定义
指语言中最小的独立运用单位,如名词、动词等,具有表意功能。汉代后逐渐替代“辞”字,特指具体词汇。
文学体裁
指中国古典诗歌形式,形成于唐代,盛行于宋代,如宋词。需按固定词牌格律创作,早期可入乐歌唱,后演变为纯文学形式。
广义表达
可泛指言辞、文句,如歌词、誓词等,涵盖书面与口头表达。
书法评论著作
指品评书法家及其作品优劣的专著。代表作品包括南朝庾肩吾《书品》、明代杨慎《书品》等,这类著作通过分品第或评风格来探讨艺术价值。
艺术造诣与风格
指书法作品的艺术境界和创作水平,如唐代张又新评李邕书法“书品之能”,强调技法与审美的结合。
古籍版本学概念
历史官制术语
唐代曾指册封官员的品级,如杜牧《战论》中批评过度封赏导致“书品已崇”。
《书品》是一个汉字词语,具有多重含义。一方面可以理解为对书籍品质的评价,另一方面也可以理解为对读书人的素养和品性的评价。
《书品》的拆分部首是“厶”,拆分笔画为3画。
《书品》一词源于《论语·述而》:“子曰:‘书亦可以言善之,学亦可以求善也’”。可见《书品》这一概念在古代就已经存在。繁体字的写法为「書品」。
最早的汉字写法是甲骨文,关于《书品》这个词的甲骨文写法尚未被发现。后来的金文和篆书时期,《书品》的写法已经逐渐接近现代的形态。
1. 他的书品高尚,每天都会挑选一本好书来阅读。
2. 这本书的书品很差,内容浅显无味。
1. 书籍品品:指对书籍品质的不断追求和欣赏。
2. 书品鉴赏:指对书籍品质进行评价和鉴定的活动。
1. 书香:指对书籍知识的追求和热爱。
2. 文化素养:指对文化知识的修养和积累。
1. 书呆子:指对书籍执迷不悟,缺乏实际经验和社交能力的人。
2. 文盲:指无法阅读和理解书籍的人。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