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力疾的意思、力疾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力疾的解釋

(1).動作有力而迅速。《國語·越語下》:“今其來也,剛彊而力疾,王姑待之。”

(2).勉強支撐病體。《三國志·魏志·曹爽傳》:“臣輒力疾,将兵屯 洛水 浮橋,伺察非常。” 唐 杜甫 《奉酬李都督表文早春作》詩:“力疾坐清曉,來詩悲早春。” 魯迅 《且介亭雜文末編·續記》:“大病初愈,才能起坐,夜雨淅瀝,怆然有懷,便力疾寫了一點短文。”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力疾(lì jí)是古漢語中的複合詞,由“力”(勉強支撐)與“疾”(疾病)組合而成,核心含義為強撐病體行動或處理事務。以下從釋義、典籍用例及權威來源角度詳細說明:


一、核心釋義

  1. 帶病勉強支撐

    指身患疾病仍竭力行動或工作,強調意志克服病痛的狀态。

    典籍例證:

    《晉書·卞壸傳》:“壸時發背,創猶未合,力疾而戰。”

    (卞壸背瘡未愈,仍帶傷上陣。)

  2. 引申為盡力、竭力

    後引申為泛指竭盡全力從事某事,弱化“疾病”本義,側重“勉力而為”。

    典籍例證:

    唐·杜甫《奉酬李都督表丈早春作》:“力疾坐清曉,詩成覺有神。”

    (杜甫晨起抱病作詩,詩成後反覺神思暢快。)


二、權威詞典釋義

  1. 《漢語大詞典》

    釋為:“勉強支撐病體。亦泛指盡力。”

    例證:魯迅《緻台靜農》:“弟仍力疾編印《譯文》。”

  2.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

    釋為:“盡力支撐病體。如‘力疾從公’。”

  3. 《辭源》(修訂本)

    釋為:“病中勉力行事。”


三、典型用例與典故


四、語義演變


參考資料:

  1. 《晉書》(中華書局點校本)
  2. 《杜詩詳注》(清·仇兆鳌注)
  3.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4.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第2版)
  5. 《辭源》(商務印書館修訂本)
  6. 《聊齋志異》(鑄雪齋抄本)

(注:古籍原文可查閱中華書局、上海古籍出版社等權威版本;現代辭書建議參考紙質或官方數據庫資源。)

網絡擴展解釋

“力疾”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雙重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一、動作有力而迅速

指行動時兼具力量與速度,常用于描述人或事物的迅猛狀态。該釋義最早見于《國語·越語下》:“今其來也,剛彊而力疾,王姑待之。”
示例:


二、勉強支撐病體

指在患病或虛弱時竭力堅持行動。此用法在曆史文獻中常見,例如:

  1. 《三國志·魏志·曹爽傳》提到“臣輒力疾,将兵屯洛水浮橋”,描述帶病指揮軍隊的場景;
  2. 杜甫詩句“力疾坐清曉,來詩悲早春”則展現詩人抱病創作的堅韌。

使用場景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出處或詩句背景,可參考《國語》《晉書》等古籍或相關解析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

昂首避賢侈肆窗牖出語淬潰淡巴姑淡泊單音詞德懋洞陽凍樾發枹放古鈎膺镂钖雚蒲軌容含藴好勇鬥狠懷清幻質講摩解字金石韻金小蜂诓財狂逞離欲路向滿意麋滅陌面不相識泮宮陪伴瓶頸琵琶行蒲望切腳清妍卻絕趨利避害柔茂桑比商務印書館商偃神事手版倒持瘦刮刮水豢説古道今歲朝銅川市童容頭套頽圮柁輪亡臣誣告武經七書祫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