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糲藿的意思、糲藿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糲藿的解释

以糙米、豆叶所作的粗恶饭食。《韩诗外传》卷九:“士褐衣緼著,未尝完也,糲藿之食,未尝饱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糲藿”是由“糲”与“藿”组合而成的古汉语词汇,多用于描述粗劣的饮食,常见于古代文献中。以下为具体解析:

  1. 单字释义

    • 糲(lì):原指未经精磨的糙米,后泛指粗劣的食物。《说文解字·米部》释为“粝,粟重一柘为粝”,《汉语大词典》进一步注解为“粗米”。
    • 藿(huò):即豆类植物的叶子,尤指大豆叶。《说文解字·艸部》载:“藿,尗之少也”,古人常以藿叶煮羹,作为贫者之食,如《战国策》中“民之所食,大抵豆饭藿羹”。
  2. 复合词义

    “糲藿”合用指代粗粝的饭食与简陋的菜羹,象征生活清贫困顿。例如《韩非子·五蠹》提及“粝粢之食,藜藿之羹”,《史记·李斯列传》亦载“冬日鹿裘,夏日葛衣,粝食藿羹”,均以此词描述寒士或庶民的日常饮食。

  3. 文献用例

    该词在古典文学中多用于对比富贵与贫贱,如《庄子·让王》以“藜藿之羹”与“太牢之膳”对举,凸显安贫乐道的思想;唐代杜甫诗“藜藿不充肠,况乃藿与糲”则进一步强化其意象。

参考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

“糲藿”应为“粝藿”的异体写法,指代古代粗劣的饮食,具体解释如下:

1. 单字释义

2. 整体含义 “粝藿”合指用糙米和豆叶制成的粗劣饭食,象征生活贫困。例如《韩诗外传》卷九提到士人“糲藿之食,未尝饱也”,描述其清苦生活状态。

3. 文化背景 该词多见于古籍,反映古代社会阶层差异——贵族食精米肉羹,底层民众则以粝藿果腹,侧面体现物质匮乏的历史现实。

注:若需进一步考证文献用例,可参考《韩诗外传》《广雅》等典籍原文。

别人正在浏览...

背违避忌比况並禽长迤赤俄丑叉戳锅漏逮意东浙三黄多面体房份黻班畡数高緺国容含戚候潮怀袵换骨脱胎渐丁箭羽畿封巾箱本记闻祭献哜喳倔傀巨拇骏雄楷体枯萍老林凉津津连伍脸霞练真临尾满座风生没讲究觅举命悭扑讨墙岸恰意起雨软壳鸡蛋散气声阻沈悫蒐讨沓沓铁饭碗托依慰姁屋盖咸涩洗补写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