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糙米、豆叶所作的粗恶饭食。《韩诗外传》卷九:“士褐衣緼著,未尝完也,糲藿之食,未尝饱也。”
“糲藿”应为“粝藿”的异体写法,指代古代粗劣的饮食,具体解释如下:
1. 单字释义
2. 整体含义 “粝藿”合指用糙米和豆叶制成的粗劣饭食,象征生活贫困。例如《韩诗外传》卷九提到士人“糲藿之食,未尝饱也”,描述其清苦生活状态。
3. 文化背景 该词多见于古籍,反映古代社会阶层差异——贵族食精米肉羹,底层民众则以粝藿果腹,侧面体现物质匮乏的历史现实。
注:若需进一步考证文献用例,可参考《韩诗外传》《广雅》等典籍原文。
《糲藿》是一个古代汉字,读作lì huò。它在现代汉语中已经很少使用,其意思是饭食。
糲的部首是米,由米旁和立字旁组成,共有16个笔画;藿的部首是艹,由艹旁和隺字旁组成,共有18个笔画。
《糲藿》最早出现在《左传·昭公十四年》:“食于鸿氏,如丧家之糗藿。” 原意是指“似乎吃糟糠之食”。后来,糲藿逐渐演变为表示“饭食”的意思。
在繁体字中,糲藿的写法为糲穫。
在古时候,糲藿的写法并不完全一样,糲有时写作粝,藿有时写作穫。汉字在历史的演变中,字形有所变化。
1. 他每天都吃糲藿作为主食。
2. 这个村庄的人们吃的都是糲藿。
糲藿并不常用,因此在现代汉语中很少有相关的组词。
糲藿的近义词可以是饭食、米饭。
糲藿的反义词可以是菜肴、面食。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