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涂改添补。 清 阮葵生 《茶馀客话》卷二:“己未殿试,赐一甲进士 庄际昌 等及第出身。时 际昌 卷有别字,又洗补未净。科臣 杨涟 曰:‘以状元而有别字,必三百人皆不识字乃可。以状元而洗补,必三百人皆曳白乃可。’”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清丈·责经手》:“如所谓鱼鳞册者,随丈随填,先登草册,照填真册送县,不得潦草洗补。”
“洗补”是一个历史性较强的词汇,其含义和用法主要在古籍或特定语境中出现。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详细解释:
“洗补”指对文字、卷面等进行涂改和修补,即通过涂抹或覆盖原有内容后重新填补修改。该词常用于描述古代文书、考试答卷等需要保持整洁的正式场景中的修改行为。
清代阮葵生《茶馀客话》卷二记载:“己未殿试,赐一甲进士庄际昌等及第出身。时际昌卷有别字,又洗补未净。”
此例中,状元庄际昌因试卷存在错别字且涂改痕迹未清理干净,遭到科臣杨涟的严厉批评,认为若允许状元随意洗补,则需所有考生交白卷才合理。
清代黄六鸿《福惠全书·清丈·责经手》提到鱼鳞册(土地登记册)的填写规范:“不得潦草洗补”,强调官方文书的严谨性。
“洗补”反映了古代对文字记录严谨性的要求,尤其在科举和官方文书中,任何涂改都可能影响评价结果或法律效力。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该词,多出现在历史文献研究或特定语境中。
洗补是一个常用的汉字词语,具有多重含义和用途。它可以既作动词,表示清洗或清理,也可以作名词,表示修补或补救。
这个词的拆分部首和笔画是水部(氵)和布部(巾),总共有十一笔。
洗补这个词最初来源于古代汉字演变过程中,分别由“洗”和“补”两个字形合并而成。
在繁体字中,洗补的写法与简体字相同。
在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中,洗和补以不同的形式出现。其中,洗字在篆书中写作“洏”,在隶书中写作“洗”,在楷书中写作“洗”,而补字在篆书和隶书中写作“䛣”,在楷书中写作“補”。
以下是一些关于洗补的例句:
1. 妈妈经常用温水洗补我弟弟的衣物。
2. 这家店提供一流的服装洗补服务。
3. 我需要找人来洗补一下我皮肤上的污渍。
洗补的一些相关的组词有:洗涤、洗净、洗澡、补偿、补充、补救。
与洗补相近的词语有:修理、整理、翻新。
洗补的反义词为:脏乱、破损、损坏。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