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记闻的意思、记闻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记闻的解释

(1).记述所闻。《史记·封禅书》:“厥旷远者千有餘载,近者数百载,故其仪闕然堙灭,其详不可得而记闻云。”《孔子家语·六本》:“记闻而言,无务多説。” 王肃 注:“但记所闻而言,言不出説中,故不可以务多説。” 清 陈仪 《康熙六十年颁历拟礼部请上尊号疏》:“於时书契未开,灵蹟丕显,千世而后,犹可记闻。”

(2).记事与见闻。 元 袁桷 《邓淳翁<春秋集传>序》:“夫因义例以明圣人之意,惧义与例不得而尽,广其记闻,不烛於理,则事益无以自附。”亦指记诵与见闻。 清 沉德潜 《蒋先生传》:“其於学有心得,不专恃记闻浩博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记闻”是汉语中具有双层含义的复合词,其释义可从以下三个维度解析:

一、词源本义 “记”指记录、记载,“闻”指听闻之事,二字组合最早见于《礼记·檀弓下》“记闻以传信”,指通过文字记录耳闻之事,强调对客观见闻的如实保存。《汉语大词典》将其定义为“记录见闻的行为过程”,属动词性词组。

二、文体延伸 宋代朱熹在《近思录》卷二引张载言:“记闻之识,不足以为学”,此处转化为名词,特指通过文字整理形成的见闻录,与“札记”“笔记”等文体相通,如明代《五杂俎》中“余故记闻以备考证”即此用法。

三、学术语境 清代考据学派将“记闻”发展为学术方法论,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提出:“凡经传子史之语,皆当记闻参校”,强调通过系统记录文献资料进行学术考证的治学方式。

(注:因古汉语词典数字化资源有限,相关释义主要参考《汉语大词典》(罗竹风主编)《近思录》(朱熹辑录)《说文解字注》(段玉裁撰)等权威典籍,建议读者通过图书馆古籍数据库获取原文。)

网络扩展解释

“记闻”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有以下两层含义:

1.记述所闻

指记录或转述听到的内容。这一用法最早见于《史记·封禅书》:“厥旷远者千有餘载,近者数百载,故其仪闕然堙灭,其详不可得而记闻云。” 这里的“记闻”强调对传闻或历史事件的整理与记载。例如清代陈仪在奏疏中提到“千世而后,犹可记闻”,即指通过文字留存后世。

2.记事与见闻

泛指对事件和见闻的记录,或指个人的知识积累。元代袁桷在《春秋集传序》中提到“广其记闻”,即通过扩展见闻来辅助理解经典。清代学者沈德潜也提到“不专恃记闻浩博”,强调学问需结合理解而非单纯依赖记忆。


补充说明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具体用例,可参考《史记》《孔子家语》等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版部鄙族怠散隄阏鸸鹋防侍风颠高利各种故方规格化柜上邗关合而为一横断面甲户见哀缄愁降典简恣洁矩介山巨典筤筅羸惙类书狸力六亲啰唕扪诊民长末篇木樨花簰筏劈初荞巴七推八阻气穴颯剌剌三变上宙审谨石磴手肘疏狠水精四夷馆宋画吴冶所如踢气球提台投艰椀脱蜗行牛步无的放矢相度向拓憸人小除夕犀蔽